24霓虹物语198024(第1页)
“千秋,这次假期,你能出来玩儿吗?”放学回家路上,雅子和林千秋有一小段路同行,她大概是犹豫了一下才问道。
今天是9月20日,土曜日(周六),上午上完课后就开始放秋分日假期了。这一点上班族们也和学生们是一样的,所以走在回家路上会觉得今天的街道都比往常更加欢悦轻松——林千秋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真觉得人们说笑都要更大声一点儿。
“当然能啊。”
林千秋想了一下就知道雅子为什么问这个还要犹豫,无非是想邀自己一起出去玩,但又怕妨碍自己用功。毕竟林千秋这学期以来的认真是看的到的,简直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而且她的进步雅子作为朋友也看在眼里,就更不想耽误这个好朋友了。
察觉到好朋友的体贴,林千秋很是惭愧,大概是晚上半夜醒来,坐起身都要来一句‘真该死’的程度。
相比起雅子对她的关心,她对雅子就太平常了。这一方面是,本来在两人的友谊中,雅子就是更用心的那个,也是雅子先找上的她。另一方面,则和她恢复了上辈子的记忆有关。
虽说她是恢复了上辈子的记忆,而不是‘夺舍’了,所以这辈子的亲人朋友依旧是亲人朋友。但她到底是一下从14岁的懵懂单纯,变成了一个成年女人的思维方式。。。更别提上辈子的记忆和这辈子的记忆共同塑造了她,其中影响不可谓不大!
上辈子二十几年的记忆一下冲淡了这辈子的一切。
要知道,这辈子重要的朋友,他们之所以亲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数年时光!对才14岁的他们来说,这就是几分之一的岁月了。可如果加上上辈子的日子呢?就变成了人生的十几分之一了,分量好像也没那么重了。
当然了,人与人的感情羁绊不是这样计算的,但这样的变化又是确实存在的。
怀着这样的愧疚,林千秋立刻就给出了肯定回答。而这个回答也让雅子立刻高兴了起来:“那太好了,我们约一天出去玩儿吧!我们都很久没有一切出去了。。。。。。”
林千秋‘嗯’了一声,说道:“那就假期最后一天怎么样?秋分日当日得去扫墓,前面两天的话,最好用来完成作业。这样的话,最后一天出门去玩儿,也能玩儿地更放心、更尽兴吧?”
春分日、秋分日在日本非常重要,其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华夏的清明节和中元节(虽然中元节在日本有直接继承者‘盂兰盆节’),是用来祭祀悼念逝者的日子。
春分日、秋分日,加上它们前后各三天,还被称为春彼岸和秋彼岸,位于‘彼岸’中间的春分日、秋分日,也就被特别叫做‘中日’。而彼岸‘中日’,顾名思义,被普遍认为是人世最接近逝者世界的日子,所以这一天祭祀悼念逝者效果最佳。
说起‘彼岸’,曼珠沙华之所以被日本人叫做‘彼岸花’,原因之一也是它的花期和秋彼岸重合了一部分呢。
“好啊,我也是这样想的!”雅子是一口说定的语气。
这话倒也不假,过去林千秋和雅子两个人,其实雅子才是更自律的那个。虽然她也说不上是班级里好学生的代表,学习成绩是中等偏上(也算‘中等’)。。。但她有自律的兄姐做了好榜样,她从小跟着做,像是作业什么的,她从来不会有假期快结束了临时赶作业的情况。
当然,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虽然有些多,却也不至于要花两天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际上林千秋回到家就开始写,周六剩下的时间,再加上周日的白天就写完了——这一方面是林千秋足够专注,效率很高。另一方面也是1980年的日本,应试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负担重归重,却还是不能和几十年后的华夏比。
这种事向来是一山还比一山高的,东亚三兄弟在学生‘卷学习’这一点上也有鄙视链。
之后的时间林千秋就有时间复习了,因为数学和理科都已经进入‘刷题’阶段了,而刷题是什么零碎时间都可以做的,用这样整块的时间刷题反而有点儿浪费。所以,这次秋分日假期,她全都贡献给了‘社会’这一科。
毕竟英语她都不需要复习的,国文则本来就是她的强项,平常穿插着复习、查漏补缺就行了。
而‘社会’这一科虽然和‘理科’一样学的很浅,但那始终是塞进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三项内容的一个大科目。这些内容纷繁复杂,与‘理科’相比,需要背记的东西还格外多——这一点上,林千秋上辈子学的都帮不上太多忙。
历史就不说了,日本学生肯定是主攻‘日本史’,兼学‘世界史’的。而且日本人眼中的历史还和华夏人眼中的历史非常不一样,这甚至不见得是造假的问题。1980年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还比较做人,一些问题上‘忏悔认错’还占社会主流。不像后来,反思是没有了,反而急于摆脱曾经不光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