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8章 谁会成为众矢之的(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甚至到了后面,许多学子连资历都不愿意熬了,挂名几年就可补官。”

说完,郑冲长叹一声。

夏侯献能够想象那种画面。

太学子弟变得浮躁,什么两年之后又两年,我阿父是幽州刺史,快给我通过!

太学的乌烟瘴气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像钟会、杜预这样的其实也不符合流程,他们早早就被夏侯献截胡。

而那些“沧海遗珠”们看到此景也对制度产生了质疑。

什么啊,原来出身好就能提前被权贵征辟,我们苦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熬个十年还得排队补官?

某种程度上,夏侯献的开天眼挖人,在不经意间也起了反作用。

“这还不是关键,对吧。”夏侯献引导性地发问。

郑冲很快会意,缓缓道:“嗯关键在于文皇帝下令,唯有士族子弟可参加考试。”

夏侯献道:“文和试想一下,若非当年文皇帝有意提拔微贱,我今日之大魏岂不是少了文和这样的大贤?而天下又有多少人,又因此埋没呢。”

郑冲心中触动,但却神色如常:“臣早听闻大王有整治太学之志,一直心有所期。”

夏侯献心中有分寸,对于这种改制之事,需要有名望的老臣来牵头,此刻只是初步试探郑冲的心意。

,!

然而看郑冲的神态,却是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想必是担心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无法独善其身。

于是夏侯献又道:“王车骑(王昶)曾多次向朝廷上表进策,有治国方略五条。”

“其中便有官员考核法,本意是以考试制度升降赏罚官员。孤以为或可用于选官之道,无论出身皆可参考。”

郑冲听到王昶的名字,顿时有了些信心,当年二人同为曹丕文学掾,有不少交情。

“臣愿意一试。”

“善。”

郑冲顿了顿,又是问道:“那九品中正制?”

“如故。”夏侯献简短答道。

郑冲不置可否,与大王又聊了些轶事,便离开了王府。

夏侯献心里清楚,九品中正制乃是大魏立国之本,他之所以能平稳过渡皇权,说白了一是因为武力压迫,二是暂时没有去动士族的基本权益。

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九品中正起于曹魏,发展于西晋,于东晋抵达巅峰,之后渐渐衰落。

没有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影响,时至今日发展不到三十年而已,在这个时间段慢慢去除旧革新,难度应当没有想象中的大。

夏侯献突然想到,开创科举制不仅需要有威望的老臣牵头,还需要一位专门的负责人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以新官制,当是以吏部尚书主持。

当下礼部尚书的人选,最好在士族二代中有不俗的人缘,又得是自己心腹。

谁会成为众矢之的呢?

想了想,似乎还真有一个人选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