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巧遇 黛玉搂着姜宁哭 娘不好(第2页)
桃嬷嬷听了便说:“那也未必。从前好不好是看情,今后好不好看利,比如方才给他那八十两,请戏班子至多五六十两,他再赏出去几两,剩的二三十不是进他钱袋了?办一件事就二十两到手,一年里姑娘让他办多少事?光这些他就能赚一二百,还是少说了。若问姑娘,姑娘是想要一年二百两银子,还是几句没用的好话听呢?”
姜宁笑:“嬷嬷知道我爱钱,也不必这么取笑我。你说的我自然懂,可我现在能给他好处,等把这摊事交还了,哪里还有好处给?由奢入俭难,那时倒不好再看情分了。”
水至清则无鱼。不但贾敏管家时,便是林老太太还在时,也默认家下人能贪两分油水,她不能改了这个例。
连她自己这代理分管人,去年不是也毫不心虚捞足了三千二百八十两?
林如海、贾敏拿钱让她心安,她拿钱让手下的人心安。
但她也不会多给,原来是多少,现在还是多少,不会出现原著里贾家那种,贾芸领种树工程,批出二百两,买树只花了五十两的事。
算上他打点的花费,工人的工钱,领一桩种树工程净赚至少百两?
谁敢在她手里这么赚钱?
……她最多让人赚走三分之一好吧?剩下三分之二得给她办实事!
看来林如海直接拨给她定额银子,也有让她自己考虑着给家下人油水份额,别仗着都是官中出钱,就不在乎花多少的意思?[注]
啧,那还和她说“别把家底花光了就行”?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桃嬷嬷笑道:“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她凑近姜宁:“老爷原地升任,姨娘是不是高兴坏了?”
姜宁忍不住想大笑,忙“嘘”了一声:“嬷嬷真是!这话咱们自己心里知道就成了!”
嘿嘿,她确实高兴坏了。
以前她以为自己不会有孩子,所以觉得林如海升官对她也没好处。
她又不会收钱替人吹枕边风,林如海也不是会听爱妾几句话就脏了手的人。
但生了绯玉后,林如海毕竟是绯玉亲爹,他地位越高,孩子的生活就越好。
所以知道林如海升职那一刻,她的心情还真有点复杂。又想他升又不想的。
现在可好了,林如海升了官,但还在云南,一升巡抚,至少两三年不会再动地方,她可以继续过清闲日子了!
……顺便捞钱!
姜宁故意想着方才花出去的钱,别让自己笑得太放肆了:“一眨眼就花出去小二百两呢。”
家下人的月钱六十两,黛玉和绯玉各五两,请戏班子八十两,厨上二十两,还有单独给小花园里人的几串钱。
黛玉绯玉虽小,每月的月钱月月不少。绯玉的月钱是她亲自单独记账收着,黛玉的是王嬷嬷和大丫头秋篱一起管,她把钱放出去就不沾手。
两个孩子的衣服鞋袜,还有金银项圈手镯这些小玩意儿,也是绯玉的她管,黛玉的王嬷嬷两人管。
孩子还小,头发都没长齐,再注重体面,也不至于戴点翠簪子羊脂玉镯,更不会穿织金衣裳——不舒服。算上请大夫吃药的钱,黛玉去年一整年只花了不到三百两。
但等她们再大几岁,该梳头挽发戴首饰的时候,开销就大了。
不说别的,那个原著里引得贾迎春屋里吵闹的“攒珠累丝金凤”,光成本工费少说就要几十两,镶嵌的珍珠宝石再名贵些,价值数百乃至上千的都有。更别说大家小姐不可能只光秃秃戴一支凤簪,必有配套的小簪和耳坠、手镯这些,加上穿的衣服,一身下来上百两是要的。
后期荣国府没钱了,有钱也没人愿意往贾迎春身上使,她和贾探春、贾惜春逢年过节见客都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首饰,盯着一个累丝金凤戴,何尝不是一种遮掩?
姜宁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落入只有一件首饰可戴的地步。但她给绯玉攒着东西,可没给黛玉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