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险滩遇虹霓(第2页)
文辞想着要维护稚子的童趣,于是从神话传说,和前人的游仙诗中取材,给她讲了“仙人桥”的故事。
大抵就是,有个人到海边捕鱼。傍晚她正要回家的时候,忽逢大雾。雾散之后,她看到眼前有座浮空的仙山,无拘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哪一座。
这时候,眼前出现一道虹彩。这人好奇地踩上去,从这头走到那头,就到了神仙界,见到了很多仙人。
曹孟德不就说了,“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姐姐,”小寒眼睛亮晶晶的,期待地拉着她的手,“我们到那里,走上去,也能,见到仙人吗?”
傻孩子,当然是不会啊!虹霓不是桥,更走不上去。
《汉书·五行志》说虹霓乃“日旁气也”,《梦溪笔谈》则说“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她倾向于,虹霓与晚霞类似,都是由气生成的万物。
书上众说纷纭,朱子还说虹霓是“淫气”。而文辞之所以这么肯定虹霓上不得仙界,是因为她的母亲曾经试图上过虹桥。
母亲留下过一些杂记,零散不成篇。那些字迹飞扬潇洒,根本认不全写了什么。
文辞在父亲的帮助下,给母亲的手记做了注解,装订成册。时时翻看,好像就能看见母亲的音容笑貌。
手记上说,某年某月,朔北草原上出现了罕见的双虹彩。
云销雨霁,在草原的尽头,天空中架起了两道虹霓。两圈虹霓并列,内圈明亮,外圈稍暗,颜色还是相反的,显得绚丽多彩,神奇极了。
草原上牧民大呼吉祥,跪地参拜,认为这是拨云见日的吉兆。
年幼的何若南却想,虹霓到底是什么,可以像桥一样上去吗?
那双虹好像就在目光所及处,策马扬鞭就能赶上。作为在草原上长大的孩童,她们有傲人的胆魄,有雄健的骏马,有最出色的骑术。
那,她们能不能到虹彩那里看看呢?
说干就干,她瞒着大人,带着同龄的几个姐妹,快马加鞭,直追虹彩而去!
雨后天空明净,空气清爽。俊马迈开四蹄,在及膝深的牧草间奔驰。几个半大孩童说说笑笑,互相追逐比赛,看谁先追到虹彩。
可是草原太辽阔,虹彩看着很近,她们跑到虹霓消失,天都暗下来了,都没能到近旁。
离家很远了,房子早就消失在夜幕后,孩子们却不懂得恐惧,反而期待地要在野外露营。
她们宿在小河旁,马儿在外圈,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在里面。中心是她们用火石燃着的火堆,小小的,在夜色中毫不起眼。她们在火堆旁放声高歌,想通过这样吓走野兽。
幸而没有遇到狼群,无惊无险地过了一晚上。
第二天,几个孩童垂头丧气回程途中,居然又遇到了虹霓!它就架在低矮山包的小瀑布上,如同仙女织就的绮霞,小巧精致。
几个孩子爬到山头上,能看见它的一端消失在水里。
“它在吸水吗?”有孩子问。
何若南抽出自己的小弓箭,一箭射出。她以为箭会钉在这个怪物的身上,结果是,箭直接穿过去了!
无事发生!好像穿过了空气。
孩子们惊奇不已,“没有消失哎!也没有卡在上面。”
何若南大着胆子伸手去摸,却什么感觉都没有。
她甚至站在山头朝着虹彩里面跳,结果也没有被阻碍,直接摔落下去,跌得龇牙咧嘴。
“看得见摸不着嘛!”
“指虹彩也不会断指头,摸虹彩都不会。”
众孩童议论纷纷。
何若南指挥着大家站在瀑布两边,大家牵着手,一个个穿过虹彩。
这时,有细心的孩子欢呼起来,“我们把虹霓穿在身上了!”她们的身上沾上了虹霓,身子挪开时,虹霓又不见了。
自此,她们就知道了。
彩虹是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