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4 第 64 章 生意(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每天都是这么说的了,小寒姐姐,我吃这豆泡,我觉得还是辣了一点。”大山家的女儿花儿说道。

“却,你们女孩子,就是不行,要我说,还是得更辣一点才够刺激。”旁边一个约莫看着十岁出头的男娃娃大言不惭的说。

“二柱,你才不行。你昨天辣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花儿反击道。

“胡说,我才不是辣得流眼泪,我是……我是,不小心沾到眼睛上了,小寒姐不是说了吗,这番椒入了眼,便容易流泪,这是正常的。”二柱梗着脖子辩驳到。

“是,是,这番椒不能沾到眼睛上。”李小寒笑眯眯的说道,“我再调一调啊,大家明天再过来。”

“哇,好啊,我可以,我一定准时过来。”豆哥儿带头欢呼道。

“还有我,还有我。”

“小寒,你又在纵着他们了。”

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两个妇人,放下手中那装着菘菜芦菔豆泡的小篮子,过年了,李小寒在家招待小孩子呢,上门的人便带了这些食材,反正家里都有,也没费多少钱,自己家孩子吃得还有油水呢。说起来,自己家还是占便宜了,不过族里人,沾亲带故的,也没有计算得这样认真。

“二柱,别闹事,不然回家让你爹揍你。”一个妇人警告二柱道。

“知道了娘。”二柱缩缩脖子。

“陈婶子,你别这么说二柱,他帮了很多的忙呢。”李小寒说道,二柱这个小男孩,还挺有代表性的。

二柱娘陈婶子笑弯了眼,嘴里却说道,“他就是喜欢吃,整日喊饿,这几天,吃了不少吧。这孩子就是贪嘴,你不嫌弃就好。”

好像华夏传统的家长,都喜欢在别人的夸奖面前稍稍贬低自己的小孩,李小寒改变不了这个观念,只能转移话题道,“陈婶子找我还是找我娘?有什么事不?”

“哎,你不说我都忘了,我找你娘,给你们拜个年,顺便,那个顺便看一眼你的那个棉领子怎么做的。”陈婶子不好意思的说着,还自以为不明显的瞄一下李小寒的棉领子。

哎呀,今日是鹅黄色的呀,趁着脸可真嫩。

李小寒对这样的目光已经麻木了,新年流行的,不仅仅小孩子喜欢的辣芦菔干,还有让一众妇女狂热的各色可拆卸棉领子。

那可真是,这几日,不知道是过来拜年顺便请教棉领子怎么做的,还是想请教棉领子怎么做顺便拜年的妇女,那是来了一批又一批。

李小寒现在是引领平山村李氏一族潮流的第一人,每当她换了一条新颜色的棉领子,那都是会引起一轮话题。

“那陈婶子你去吧,我娘在堂屋呢,这领子,我娘做得可顺了。”李小寒无奈说道。

“哎,那我们去了。”陈婶子笑道,依依不舍的再看一眼李小寒的脖子,可真好看啊,真俏。

李小寒只当看不到。

待过了正月初十,李小寒终于配置出最适合古代小孩子口味的番椒底料,也终于告别了来看她棉领子的一众妇女——她已经换完了七条,但是众人一致不肯相信她只有七条,初七之后仍然有那妇人过来看,直到初十才死心。

现在李小寒已经不穿那七彩的棉领子,只肯换回原来颜色一体的衣领,李贤东和王氏十分惋惜,就比如,此刻李贤东看着她脖子,欲言又止。

怎么就不带了呢,多好看啊。

李小寒练就了一身当看不到的功夫,只倒下那新泡的番椒酒,细细尝过之后才道,“这一批,成了,爹,我们得找个日子,十五元宵前去给青帮看一看。不行我们再找同福酒家。”

这一批番椒酒,是张辅给的那二十两金子和二十两银子,支付了给赵氏婆媳等人的劳务费还有买菜的费用,剩余给李小寒一家的劳务费和羊奶饮的秘方费。后来,李小寒便让李贤东用这笔钱,去那酒馆再进了一批酒,然后去仁和堂买了新的番椒和其他配料,炮制而成。如今将近一个月,也可以喝了。

“那十二成不成?我去跟族长家借一借牛车。”李贤东说道。

虽然他相信李小寒,但是,这厢房里,50文一两的醇酒有一斤装和十斤装各10坛,那就是将近80两银子的成本了;还有16文一两的浊酒也有一斤和十斤装各10坛,那也是近50两的银子成本了;还有各式样的番椒香料,花了近150两。李贤东从来没有做个这等的大买卖,一日没有卖出去,一日心就是悬着的。

“成,那就十二吧。”李小寒又倒了另一坛醇酒,细细的品尝。

嗯,自己的技艺熟练了,这两坛都比第一次泡的好,更融洽,更霸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