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五年总结终(第2页)
这灵魂一问,让宋瑜自信的表情变得开始尴尬起来。
“额,大概算了一下哈,大概需要八十亿钱。”这还是少报了,宋瑜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的。
如果真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计算,整体修建出来的话,连工带料、加上设备等等,合计大概要一百亿到一百二十亿钱。
这话一出,刘平直接摇头:“相当于每年八亿钱,批不了。”
“别看某,户部也没有余钱。”荀悦直接探手。
一旁的张松也补充道:“人力也不够啊,而且你别看户部有盈余,但这是五年才盈余出来的,每年多八亿,咱们直接赤字了。日子还过不过了?”
宋瑜摸了摸鼻子,道:“这条航道打通之后,好处多多啊,绝对不是八十亿钱能够比拟的。”
“道理某也懂啊。”张松摆烂:“但户部就是没钱,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接下来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旁的荀封也接口道:“正是求稳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跟东边开战,哪还能乱花钱。”
刘平这个时候开口道:“原则上,某是同意工部的方案的。但,不是现在。眼下最主要的,还是稳定持续的发展。工部可以将计划分割,关键节点的水利设施可以先上。各地需要开挖的航道,可以先预留出地方。”
“后续什么时候动工,怎么施工,今天先不谈。”
说到这里,刘平敲了敲桌子,道:“工部,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宋瑜连忙点头,道:“还是农业相关的,是关于粮种的。这五年,在都督府的帮助下选育了优质的小麦和大豆种子,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南海那边,子龙将军的帮助下,也选育出了优质的水稻稻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水稻稻种,亩产可以达到五石,且一年可以两熟!”
最后一句话,让在座的所有人都震惊的直接站了起来。亩产五石,一年两熟,哪怕是轮作保养地力也无所谓啊。
至少两年三熟,那一亩地两年就能产量十五石,拉个平均就是每年亩产七石半!
这个产量真的能大规模种植的话,那以后白吉馍可以吃一个扔一个了。
宋瑜在详细解释了之后,刘平才明白,产量并没有这么夸张,每年亩产七石。因为那是精心照料的,真要大规模种植的话,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的。
按照宋瑜的估计,这种稻种可以在南海诸国和益州种植,每年平均亩产保底可以达到五石。
“那也完全可以了啊!”刘平兴奋地说道:“亩产三百斤,这不是掏上了吗?!”
“五石啊!”刘备也搓着手:“这必须大力推广,这个事儿德安你主抓。”
“喏!”
宋瑜对此倒不意外,继续说道:“其他的倒也没啥,都是一些小发明,小创造,都列在最后了,各位可以看看,觉得有能用的就跟某说一声。”
到此,六部的汇报都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是都督府的回合了。
刘平瘫在床上,一动不动。
整个总结会,开了十七天,比预计的还要多两天。总结会刚结束,他就回家瘫着了,已经瘫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
虫娘和皇甫黛君同时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