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1章 你如果有钱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也有没发言的,像司马道,他不太会玩手机,又和熊淳在一起。熊淳发了短信,他便没发了。像江禹菲,她看到这么多人都回了,多她一个不多,也没有发言。不过她看到短信后,立即停止修炼,走出石洞,径直赶往金麓山庄。星期五张玮在家里处理完火神门两个人后,两天时间没见到人影,让她非常牵挂,今天终于可以见到了!夏博伦知道要集中修炼,把本来会留到晚上九点后转账的销售款立即转给张玮。他觉得把这么一大笔钱转给张玮后再去见张玮,倍有面子!“叮!”张玮手机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短信提示音。张玮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短信一看:“你好!您的账户转入722,000,00000,请查收。”虽然明明知道肯定又是七亿,但看到之后,他仍旧喜笑颜开。每天有一笔稳定的大额进账,感觉真好!两个特爱财的人,在这一点上似乎很有默契。陆续有人赶到金麓山庄,先是江禹菲,她满心的话要讲,但看到修炼房里坐了好几个人,只走到张玮身边,悄声说了几句话就走开了。然后是生态园的人。接着夏博伦带着销售团队来了。肖玉殊要往张玮怀里扑,张玮快速移动,让肖玉殊几次都扑了个空。张玮看到肖玉殊那急切的神态,特意离她远远的,不给她任何机会。大家都不做声,肖玉殊也不敢说话,一双眼睛委屈巴巴地望着张玮。张玮很无奈,只能向她稍稍点头示意。等所有人到齐了,张玮开始传授新的修行知识。两个小时后,他又让张岳明、罗萍、张磊、张怡宁、欧阳征、程克凡服下第二枚洗髓丹;胡俊阳、袁笑韬、程大伟服下第三枚;江禹菲、肖金妮、肖玉姝服下第四枚。夏博伦也跟着服用第一枚。夏博伦欢喜得不行,一次又一次地感谢,“老弟”长“老弟”短地喊个不停。跟着张玮不仅可以赚大钱,还可以吃丹药,这日子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本来这一次张子阳可以服用第三枚,因为在外地带徒步野营队,失之交臂,只能等下一次了。《玄穹至尊经》上记载,洗髓丹可以改善体质,每人都可以服用四枚。自己这些最亲近最重要的人,无论是否踏上修行之路,张玮都打算让他们服用到上限。他也想过让其他跟随自己修炼的人都服用,不是他舍不得钱,而是他完全没有时间炼制这么多丹药,只能忍着暂时放到一边。其实张玮也想过,夏博伦的这枚洗髓丹应该先给那些还没感受到天地灵气的人吃,让他们早日踏上修行路,这样自己可以快速增加销售人员。但是夏博伦跟自己的时间久,感情更深,所以他还是先给了夏博伦。罗萍拿着洗髓丹又很纠结,不过在张磊和张玮两人强烈的关注下,最后只得将它吞服下去。她在心里算,她和张岳明两次吃下四枚丹药,每丹千八万,等于吃下了三亿两千万。如果把张磊和张怡宁的也算进来,那就是六亿四千万。六亿四千万,这是她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的天文数字,居然就这样被她一家人吃下去了,这是多不可思议!活到这个年纪,几十年的时间从来都没有过这样奢侈的梦想。下午她还听张磊、张怡宁说,张玮在青山县一中一次性捐赠了五亿五千万!她真不知道张玮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儿子长大了,她完全不能理解他的世界了。她又想起在江禹菲家时,听江禹菲父母说张玮花了两个多亿买下了那座山,相当于帮樵山村家家户户盖了一栋新楼房。她突然觉得,如果张玮真的这么有钱的话,应该也可以帮张家村家家户户盖栋新楼房。公公虽然是被斗死,但人总要往前看,何况张博文说得好,那是一个时代的错误。再有恩怨,也毕竟是自己的乡邻,同宗共祖,一个祠堂的人。而且自己家做那么多楼房,无论是谁看了都会眼红。如果能够帮所有人都盖一栋,大家的心里肯定会平衡很多。十点钟,张玮看到大家都稳定下来,正准备悄悄离开,罗萍将他喊住。两人来到一间没人的房里,罗萍轻声道:“玮儿啊,我知道你忙,只跟你讲几句话。”张玮静下心来,轻声说道:“没关系,您有事就讲。”罗萍道:“我不知道你怎么赚钱的,但你告诉我你的钱来得正,妈妈了解你的人品,所以妈妈也放心。”张玮点头道:“妈妈,您放心,我的每一分钱都来得正。”“那就好。”罗萍道,“我听磊儿说,你今天给县一中捐赠了五亿五千万,是真的吗?”张玮点头。这些事在父母看来一定是非常大的事,他都没和父母说,让他有些内疚与自责。罗萍没有去注意张玮的神情,继续说道:“今天晚上吃的丹药一颗八千万,今天有十二人吃了,就相当于一晚上吃了九亿六千万,对吗?”张玮点头。他不知道母亲想表达什么,所以耐心听着。“那天在江禹菲的樵山,听江禹菲爸爸妈妈说,你花了两个多亿买了那座山,相当于帮樵山所有人家都盖了一栋楼。”罗萍继续说道。张玮点头。这段时间来,很多樵山的村民在盖楼,确实可以这么说。“所以我想,你如果有钱多,也可以帮自己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一栋楼。”罗萍道循循善诱道,“你想想啊,以前张杰三伯家里盖三栋楼,你就眼红,说以后也要给家里盖这么多。现在你在家里盖五栋楼,谁又不眼红呢?“如果你帮家家户户都盖一栋楼,大家都有新房住,就不会眼红了,甚至在心里记着你的好。你说呢?”张玮愣住了,他没想到母亲有这个心思。但是细细想一想,说得有道理。《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道德经》里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说的都是母亲这个道理。他问道:“我们村有多少户人家?”:()我在乡下有座仙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