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第1页)
《我的一十二次日落》在小年夜悄然上映,因为前期路演不多,再加上启用的都是新人演员,在宣传没有铺开的情况下,首日票房居然依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
正如沈步青给BEO高层承诺的,只要她的名字在上面,无论大肆宣传与否,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卖点。
更何况穆老的封山之作,又带着向已故妻子致爱的情怀,多层叠加之下。
音乐圈、电影圈、学术圈甚至路人竟都知晓这部电影。
如果说前两日的上座率出乎意料,那么几日后的下滑趋势倒也在剧组的预料之中。
第一批电影评析早早出炉。
“老实说,真的有点失望,打着科幻电影的旗号,但是实际用到的特效和技术都显得……不那么华丽?和北美的‘狼爪’不好比啊。”
“我其实看得有点无聊,我感觉好像在看‘走近科学’。”
“画面美感保持了穆老团队一贯的高水准,可是这部片子很水啊,感觉根本用不上穆老,随便找几个纪录片摄影师都能拍。”
“怎么说呢?感觉剧情毫无张力,不知道是原著太枯燥还是编剧太次,完全吸引不了我。”
“这部片子,放春节档很亏啊,它怎么打得赢喜剧片?”
“我是沈步青歌迷,也是穆老影迷,这部戏就俩字‘报看’。”
上映三天,票房口碑断崖式下跌。
中心时报戏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格莱美五冠王都拯救不了的开年烂片。”
谁都没有想到转折点的到来颇为戏剧性。
这部戏居然被列为全国各高校必看影片,春季返校的学生、老师们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开启观影活动。
最早只是在传媒、电影相关的院校以官方活动形式开启包场学习,这是冲着穆老的拍摄、剪辑、叙事技巧来的。
接着是国内几所涵盖海洋生物、航空航天、物理系、哲学系等系别的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选择了观影,院校领导们大手一挥,也别分院校了,干脆大方点搞个春季返校活动日,全校一起包场看。
既然花了经费,那必须要有宣传,要有产出。
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了学术研究也好,为了交差也罢,疯狂从影片各个角落深挖细节。
几大高校较量之间,催生了网络上一堆从不同纬度的分析佳作。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反复观看、深入琢磨,可以说是把影片翻来覆去“舔舐”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