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宣见黄宗羲(第2页)
同时也很便于携带。
“妙啊!”
朱由校不是笨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这种银票不仅在大宗货物的交易中使用,而且不记名,更是规避了朝廷的监管。
这种银票背后,是以八大蝗商经营十数年的口碑为背书的。
这种银票背后,有着充足的金银和物资作为依靠。
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可靠的银票。
“货币是一种信心,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朱由校越来越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既然八大蝗商的银票可以在北方流行,那证明了这种银票存在的价值。
可他们几个商人,哪有朝廷的信用来得更强!
也不一定!
朱由校面带苦笑:人家可是经营了十数年的信用,商人虽奸但也重信。商人,商站,商票是一个实打实的东西,银票背后有商人的货物作为背书。
可朝廷呢?
历朝历代都发行过宝钞,大明宝钞更是在明国伊始就有大量发行。
可这些宝钞终究架不住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了。
信用?
有多少金银就发行多少宝钞!
朱由校不懂经济,但他懂朴素的道理。
只要银票可以随时换成金银,那银票就是金银。
想通此节,朱由校不免有点兴奋。
现在自己的内库有存银一千七百万,以这些为基础,再结合八大蝗商的商站、票号,应该可以搭建起一个皇家银行了!
“黄宗羲就在殿外,陛下是否召见!”
“宣!”
朱由校从兴奋中回过神来,黄宗羲已跪在自己跟前。
“陛下万岁万万岁,草民黄宗羲叩见陛下!”
朱由校看了一眼跟前的少年,一股勃勃生气迎面而来。
“这些你先看下,然后告诉朕你的感觉!”
朱由校拍了拍八大蝗商的资料,道:“你的父亲黄尊素,能不能平安出狱,就看你的表现了!”
黄宗羲一愣,陛下这是在搞什么?
朱由校也不理会,径直走到偏房,消失在黄宗羲的眼前。
黄宗羲不敢怠慢,急忙翻开了资料细细阅读。
要说黄宗羲也是个人才,他出生于1610年,家族世代书香,到他这里,他却屡屡科举不中。
他和宋应星一样,才能不在于科举,而在于其他地方。
这个黄宗羲的才能便在经济方面,可惜当时并没有经济学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