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倾诉(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老太太,大姑娘来啦。”

远远的看见元春走来,贾母院子里的丫头立刻进去禀报,鸳鸯亲自出来打帘子,将元春迎了进去。

“元儿给老太太请安。”

还不待元春行完礼,贾母就将元春拉过去搂在怀里。

“怎么不多睡会儿,我免了你们几个的请安,就是想着要你们多睡会儿。你们小孩家家的,多睡会儿才能长得高。你们正是瞌睡多的时候,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想睡都睡不着了。”

看着老太太慈爱的眼神,元春眼眶一热,连忙低下头去。

可贾母已经看见了,急忙问道:“元丫头,你可是受了什么委屈,告诉老太太,我帮你出气。”

元春抬头看着老太太的眼睛,哀声问道:“老太太可相信元儿?”

看着元春那不似十二岁少女的沧桑眼神,贾母心里一紧,忙点头道:“信,我的元儿是最好的孩子,老太太信你。”

“先摆饭吧,等用过了早饭,老太太再听听元儿的委屈。可你得认真用饭,不许饿着自己。”

“好。”

待用过了早饭,贾母把服侍的人都遣了出去,又让鸳鸯守住大门,才带着元春进了内室。

她轻躺在贵妃踏上,又招呼元春躺过去,轻轻的搂住元春,在她耳边轻轻的问:“好了,元儿有什么要告诉老太太的?”

元春再也忍不住,在贾母怀里低声啜泣,等她将这么多年的压抑发泄出来,才用沙哑的声音回到:“元儿对不起您,元儿没保住荣国府。”

“傻丫头,荣国府不是你的责任,是你大伯,是你父亲,是你哥哥,是琏儿他们的责任。若是荣国府败落了,对不起祖宗的是他们,不是你。”

“老太太……”

听到这话,仿佛将压在元春心里的大石头搬走了一大半,她一直想着,若是她不得宠,不压住淑妃,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理了下思路,元春开始给贾母讲述起之后的事情。

“母亲肚子里的,是宝玉。”

“宝玉?”

“对,衔玉而生的宝玉。”

“衔玉而生?”

贾母不禁坐起身来,急忙问道。

“对,衔玉而生的宝玉。”

“宝玉生来口中衔了一块玉,一块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的通灵宝玉,上有五色花纹缠护,正面还刻了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因着宝玉出生后没有哭声,接生的婆子赶紧查看了宝玉的口鼻,然后就从宝玉的口中掏出了这块玉。

当时产房里大大小小的丫头婆子七八个,又有外面请来的四个接生婆子,此事就被她们嚷嚷了出来。”

说到这,元春眼里流露出一丝恨意,若不是这些人嚷嚷了出来,何至于有后来的祸事。

“老太太怜惜太太高龄产子,特意下帖子请了太医院的妇科圣手李太医来府里坐镇,李太医就坐在院外,必然是听见了的。

您当机立断,给弟弟起个小名宝玉,又以为宝玉压一压的名义让人将宝玉的名字写在纸上,让街上的贩夫走卒念诵,后来,这事都成了京城的笑话,也就没人在意宝玉的玉了。

宝玉周岁时,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还好老太太早有准备,宝玉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气的老爷大怒,说宝玉将来必是酒色之徒耳。宝玉一下子又成了更大的笑话,这下就更没人在意宝玉的玉了。

后来,您就将宝玉养在后宅,不让老爷逼着他读书上进,元儿不懂事,还觉得您耽误了宝玉的天分,直到后面的祸事,元儿才知道老太太的苦心。”

元春说着,又哭了起来,贾母心疼的拍着她,等她痛快的哭出来。

“明年花朝节,姑妈会给林姑父产下一女。”

听到这,贾母觉得总算是听到一个好消息,敏儿嫁到林家十余年,总算是开怀了,是男是女反倒不重要了,至少证明她能生。

“可后年年底,姑妈又生一子,两次生育隔得太近,姑妈的身子就有些不好。而小表弟也较为体弱。

林家表妹闺名黛玉,因是孝期过后不久就坐了胎,林姑父和姑妈孝期失于保养,表妹底子就不大好,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日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在她三岁时,还去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她去出家病才好,林姑父和姑妈怎么舍得,固是不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