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佘家主母(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沈确盈盈一握茶杯,徒手一点,茶气慢慢聚成团,铺在茶案上。

之后,茶气慢慢环出一张大兴简易版小地图。

“条件简陋,凑合看看。”

他抬手,指向标着大兴皇城的圈上,“这是大兴政权中心。”

他再指到左圈,“这是官老爷的各个府邸。”

“右边这里,是大兴最繁华的上正长街,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在地。”

释然跃跃欲试的跳几下,“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还没想好。”

释然一个站不稳,被他师哥坑到了,“师哥!”

沈确悠悠道,“我们此行,无非就是绕着这三个去处转悠。既然这些官老爷要早早洗手,盖棺定论,那我们就搅搅风云,探探人间所谓的正道。”

他挑眉,沉声道,“让他这个棺,在我沈确这里就盖不成。”

他说得轻松,悠闲,好像这“正道”很好探。

话毕,窗外街市上人声息壤,有人叫好,有人鼓掌,好不热闹。

二人探头一望,不知是哪位官老爷的马车驶过此地。

“周大人,是周大人!”

——

人越来越多了。

沈确好奇道,“周大人,哪个周大人。”

这一行人的马车通身气派华贵,车顶雕蟒,车尾挂一颗夜明珠。绸带银线通绣,车帘镶金绣花。左右两侧侍卫七八个,上赤下青二色互搭。

一看就是四品以上官级。

行至中途,马车歇了下来。

人群蜂拥上去,靠近马车后很自觉地停下脚,弓腰行礼,“周大人辛苦了,何时回京的呀。”

马车帘下探出半个头,“也是刚回来呢,多谢各位还在这里等我了。”

沈确喟叹,“没有官老爷的架子,倒是个亲民好官。”

“不不不,大人为那些难民请命,不顾身子颠簸,一路南下走了那么远去治理旱灾,我们虽然不是漯河人,但心系漯河。朝廷官员人人避而不谈的旱灾,是大人您不顾千难万难连上折子,实在是让我们钦佩。”

漯河旱灾。

沈确来大兴的路上倒也听路人说过几耳。

大兴漯河县地处高原地带,风沙之上,久逢旱灾,一时颗粒无收,百姓流离至漯南。

因为难民太多,官员调用跟不上,导致民间自发起义军越来越多。

漯河的旱灾是大兴皇帝心结,他曾设坛做法,想求天界管管。

可自从六界分为天地两界后,这些事越来越多,神官也不想再插手。久而久之,就乱套了。

牵拉扯筋,一团乱麻。

这位周大人倒是能逆流而上,为民请命,确实值得佩服。

那个露在外面的半个头说起话来很是谦虚,“我也是苦难人家出身,一路坐到京官,承蒙相邻照顾。很多没做好的事,也要你们多担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