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寒门士子的春天(第1页)
“臣妾武曌,参见太子殿下。”武曌盈盈一拜,声音清脆悦耳。“你这药,是给父皇熬的?”李承道指了指她手中的药碗。“正是。”武曌点头,“臣妾听闻陛下龙体欠安,特意去太医局帮忙熬药,药一熬好,臣妾便亲自送来,中间从未假手他人。”武曌话里的意思,李承道自然听明白了,武曌这是将一切责任都扛在了自己肩上,若是李建成因为吃了药,出了任何问题,那都将是武曌一人的罪责。李承道有些诧异看着武曌,心中感叹武曌做事的果决,她这是拿自己全家族人的性命在赌。见武曌大胆的与自己对视,李承道看着她,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你倒是胆子不小,竟敢直视孤。”武曌微微一笑:“太子殿下是未来的储君,臣妾能得见天颜,是臣妾的福分。”“哦?”李承道挑了挑眉,“你就不怕孤怪罪你?”“臣妾一心为陛下着想,相信太子殿下定能明察秋毫。”武曌不卑不亢地说道。李承道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说道:“把药给孤吧。”武曌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将手中的药碗递给李承道。李承道接过药碗,挥了挥手:“你先退下吧。”“臣妾告退。”武曌再次行礼,然后转身离开。李承道看着她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他端着药碗,转身走进了寝殿。武曌莲步轻移,向前走了几步,又忍不住回头望去。她看见李承道端着药碗,转身走进了寝殿,那背影在宫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武曌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像是得逞,又像是期待。……太极宫,史馆。许敬宗正埋首于案牍之间,仔细翻阅着武德一朝的典籍史料。他眉头紧锁,时而沉思,时而提笔记录。为了编修《武德实录》,整个史馆的文臣小吏都忙得不可开交,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般,脚不沾地。史馆内,除了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细微声响外,一片寂静。偶尔有人需要交流,也都是刻意压低了声音,生怕打扰到他人。就在许敬宗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编撰工作时,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跑到他面前。“许大人,三皇子殿下来了。”内侍压低声音,在许敬宗耳边禀报。许敬宗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典籍,急忙起身。“快,随我迎接殿下。”他一边说着,一边快步向外走去。刚走到史馆门口,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正是他的得意门生,三皇子李承德。李承德今日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色长衫,更衬得他身形单薄。他面色略显苍白,但精神尚可,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学生拜见老师。”李承德见到许敬宗,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态度恭敬。“殿下不必多礼。”许敬宗连忙扶起李承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上下打量着李承德,眼中满是关切。“殿下身子可好些了?”许敬宗关切地问道。“多谢老师关心,学生已经好多了。”李承德微笑着回答,声音温润如玉。“那就好,那就好。”许敬宗连连点头,但看着李承德那瘦弱的身躯,心中还是忍不住一阵心疼。“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来史馆了?”许敬宗问道。“回老师,学生是奉父皇之命,前来协助老师共修《武德实录》的。”李承德回答道。“哦?陛下竟将如此重任交给殿下?”许敬宗闻言,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这……学生也是刚刚得知,父皇说,让我跟着老师好好学习,为大唐社稷尽一份力。”李承德谦逊地说道。“好!好!好!”许敬宗连说了三个“好”字,可见他此刻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他拉着李承德的手,热情地将他带到史馆的同僚们面前。“诸位,这位是三皇子殿下,从今日起,殿下将与我们一同编修《武德实录》。”许敬宗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自豪。史馆内的众人闻言,纷纷起身向李承德行礼。“诸位前辈过誉了,学生初来乍到,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日后还望诸位前辈多多指教。”他语气诚恳,态度谦和,没有丝毫皇子的架子。李承德的到来,如同春风拂柳,给略显沉闷的史馆带来了一丝活力。他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很快便与史馆的众人打成一片。午间休息时,众人围坐在一起闲聊,李承德也饶有兴致地加入其中,谈吐风趣,引得众人频频发笑。他丝毫没有皇子的架子,反而像一个邻家少年般亲切随和。史馆的文臣小吏们,原本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被李承德的真诚所打动,纷纷放下了心中的隔阂。就连一向严肃的几位老学究,也对这位三皇子赞赏有加,认为他谦虚好学,将来必成大器。许敬宗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更是乐开了花。他这个学生,真是给他长脸。看看,看看,这才叫人望所归!许敬宗背着手,踱步到李承德身边,脸上堆满了笑容。“殿下与同僚们相处甚好,老臣甚是欣慰。”李承德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拱手道:“老师谬赞了,是诸位前辈不嫌弃学生愚钝,肯与学生交流。”“殿下何必过谦。”许敬宗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道:“殿下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将来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承德只是谦虚地笑了笑,并未接话。许敬宗却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当年寒窗苦读的经历,以及对当今朝堂世家门阀的不满。李承德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应和几句,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许敬宗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寒门士子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他甚至开始幻想,若是三皇子殿下能够登上皇位,那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寒门士子,必定会迎来春天!:()大唐之国舅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