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说清楚(第4页)
但她改嫁家庭也不富裕,继子继女好几个,再加上他本来就待见陈威,所以他小时候日子很不好过。
沈文丽在家日子过得也不好,倒不是因为她也是拖油瓶,而是因为她是女儿,排行不打头,又不是最小,所以她四五岁就要学着做饭洗衣服,七八岁就得上山砍柴,挨打挨骂更是家常便饭。
沈文丽和陈威,就是在某一次她挨打躲到后山偷哭时候认识。
因为两个人同病相怜,所以他们很快熟悉了起来,过后数年里,她会偷家里针线给他缝补破衣服,他弄到好吃也会跟她分享。
直到十六岁那年他当兵去了部队,两人之间联系渐渐少了,直到她二十岁那年,父母要给她说亲。
说人家不太好,人没什么毛病,但结过一次婚,前头老婆没了留下个姑娘,她妈看重是对方给一百彩礼。
她当时也是没办法,就大着胆子给陈威写了信,然后他就回来了,隔天就请了媒人到她家说亲。当时陈威已经提了干,收入不算低,大头虽然是他妈拿着,但自己也攒了点钱,一百彩礼当然出得起。她妈本来就是看钱,对那家也不算太满意,看陈威当了军官挺有出息,就答应了亲事,于是两人就结了婚。
到这里,这个故事都是圆满,当初沈文丽也是这么以为。
直到新婚后陈威去部队,沈文丽才从他妈口中得知,原来她已经有相中媳妇人选,并不同意他们婚事,只是陈威当时已经是连长,她拗不过才捏着鼻子答应这门亲事。
陈威在时候,顾忌着儿子她还有所收敛,陈威去部队后她就没了顾忌,把沈文丽当成丫鬟使唤。
那几年因为陈威有出息,母子俩关系缓和不少。反倒是沈文丽,婚后觉得陈威变了不少,因为那些年分别,他们之间比小时候陌生了。而且这桩婚事是她求来,在此之前陈威也没说过喜欢她,所以面对陈威母亲时她自己先矮了一截。
两年前陈威升副营,本来说要带他们母子随军,但他妈知道后死活不答应。
沈文丽母子留在老家,不但有陈威每月寄回去生活费,还有沈文丽这个免费劳动力,是个人都不肯答应。
那段时间陈威她妈可以说是软硬皆施,又是拉着儿子诉苦,又是嚷着要上吊喝农药,反正就是不放沈文丽母子走。
陈威虽然对亲妈没什么感情,但面对胡搅蛮缠亲妈依然束手无策。沈文丽不想丈夫为难,便带着孩子留了下来。
半年前,沈文丽在家做饭≈3带她儿子去供销社买吃,她当时没多想,就让他们出门了。
结果到吃饭时候,只有小姑子一个人回来,她儿子却不知所踪,对此小姑子说法是侄子惹她生了气,她就把人扔半路了。小姑子是老来女,深受婆婆疼爱,婆婆听后不但不生气,还说她儿子不听话,是得受点教训!
沈文丽当时就火了,忍不住顶了几句嘴,然后在婆婆和小姑子骂声中匆匆出门找儿子。
说到这里沈文丽捂住脸:“都是我错!”是她太懦弱,才会任由婆婆欺负,从而助长了她们气焰。
如果当初陈威说带她们母子随军,她能不那么懦弱,不总想着息事宁人,可能一切就会不同。
因为这,儿子死也成为了沈文丽心里解不开结。
所以她才会找出他以前用过襁褓,幻想着他还活着,但每当这时候,她脑子都无比清醒。
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
越是痛苦,就越忍不住自我折磨。
如果继续下去,可能沈文丽真会疯掉,但黄月琴话打动了她,她不想到了九泉之下,儿子见到依然是懦弱无能她。
如果注定要死,那她也得先活成个人。
说到这里,沈文丽擦干了眼泪,看向林静说:“这就是我解释。”
她没有再说多余话,更不打算跟林静套交情,该说她都说了,不管结果如何她都接受。
而林静也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说:“我需要再考虑考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