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蔡伯喈的女儿(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张易并未言及半个“忠”字,但其行为却无处不体现出他的忠诚。

这让人不得不考虑两种可能:要么,他是真心实意效忠董卓;要么,他有更大的谋算。

李儒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此人的确非同寻常。

“呵呵,云骥还需前往未来岳父家,我不会多加阻拦。文优啊,替我去送送云骥,把我的四轮车取来给他做车乘!”

董卓豪爽地笑着,与张易交谈让他颇为愉悦。

张易暗自得意于自己的手段,在宴席上应对人情的能力不是白白学的,搞定董卓不过是信手拈来罢了。

他弯腰告别,与李儒一同出门,马车已准备妥当。

“张太守,请!”

李儒语气冷淡地说。

对于李儒的冷淡,张易完全不在意,轻盈一跃便上了马车,并紧紧抓住李儒的手腕:“文优兄,我也不知道蔡公家在何处,不如劳烦兄台指路如何?”

李儒正好有意与张易进行深入对话,以探查这位年轻人的底细。因此,他欣然上了车。给了一旁的李嗣业一个眼神示意后,张易拉下了车帘。李嗣业则骑马紧随在马车一边。

车队浩浩荡荡地行走在街上,周围无人敢于接近。

“张云骥,你的那些手段或许能他人,但我李儒却不会被迷惑。”

车帘合上后,两人一度陷入了沉默。然而李儒率先打破了这份宁静,企图出其不意地考验张易。

但张易的表情未现丝毫波动。

“文优兄何出此言?”

“南阳人口众多,你张云骥先是整合了三十七县,所有县级官员几乎都是由你亲手挑选的人担任。之后你又招募大量兵马,据我所知,你麾下已有数万之众,这可是真吗?”

李儒抛出了他的疑问和猜测,毕竟真正的数目也只有张云骥清楚。

“同时,你还改进了农具,提升了个人声望。”

“有了军队和声望,唯一欠缺的就是人才吧?”

“此次来洛阳,真的仅仅是为迎娶蔡文姬吗?”

面对李儒连珠炮似的询问,张易表面上依然淡定从容,内心深处却不由自主地佩服李儒的洞察力。“真是一针见血啊!”

但他还是冷静回应道:“文优兄多虑了,我来这儿只为完成父亲的遗愿。”

接着他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立场,“说到军队,实因周边强邻环伺,比如孙坚和袁术,加上南方的刘表也有图谋,若非组建武装,恐怕我早已身首异处。”

对于声望,张易更是显得无辜,“实不相瞒,我张云骥之所以改良农具,完全是出于为民解忧的心念,希望能够稍稍改善他们艰辛的生活。”

张易的话语似乎触动了某些东西,李儒凝视着张云骥,心里暗暗赞叹这位少年英雄。年仅十六岁,竟能在如此紧张的情境下依然镇定自若,实属难得!

李儒笑眯眯地接话道:“这样就好!”

片刻停顿后,他又被问及策略建议时露出了一些笑容。虽然感到受到恭维颇为愉悦,但对方毕竟是张易……

然而张易那番对局势的看法确实值得思考。李儒之前过多的关注张易本身,竟忽略了袁术的存在……

李儒沉吟片刻,开始分析当前局势:“当今局势日趋明朗。袁绍北上至渤海,凭借着家族的声望,不出意外的话,他会迅速占领冀州。尽管如此,还有北方的公孙瓒与他抗衡,至于江南地区则因为门阀林立内耗严重而难以构成威胁。最需警惕的是袁术和孙坚二人……他们若是放任自流,很可能分别占领徐州、兖州和淮南等战略要地。必须找到办法制衡他们。”

此时,一个念头在李儒心头悄然升起——是否真的无法留下张易这样的潜力股?李儒深知眼前这局势的复杂,但也正因如此,张易或许能成为改变这棋局的关键。

李儒的目光透过眼前的局面,仿佛看穿了未来的走向。他知道,北有公孙瓒将崛起,袁绍也将掌握冀州。东汉末年的这场纷争才刚刚开始,而其中的每个参与者,包括他自己,都在不断地做出决策,以期在这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刚才张易提及的关于孙坚和袁术,这让李儒变得非常谨慎。虽然他一直都在策划如何针对张易,但现在他意识到更紧要的事情是要处理袁术和孙坚这两位强大的人物。毕竟,徐州的陶谦并不是他们的对手。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