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8 油泼扯面(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苏秋先是揉了大半盆的面。正宗的油泼面揉面时水里面加的有盐有糖,且比例是固定的。她前世时有幸跟着位扯面师傅学过一段时间,那师傅扯出来的面真的是极漂亮,且一碗就是一根,找不到一点面头。

那时苏秋年纪小,师傅看不上她,便不教她。她也是倔,在人家店不远处租了个小院,一天三顿去吃面,就认真的看,回家也不偷练,硬生生看了三个月。

那师傅本有徒弟,只是不成器,学了个半吊子就自立门户了。

他得知苏秋家里也是开餐馆的,便说了一个要求:若是以后她们家饭馆菜单上加上一道油泼面,并且保证是她自己做的,那他就把手艺都交给她。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冬天学到夏天,那老师傅毫不藏私。苏秋本就天赋极高,又肯用心,自然学得快些。

她回家之前邀请老师傅去她家,老师傅只道:“你回吧,记得答应我的话。”

她自然不会忘,自此后,她家的饭店德味轩便多上了一道面食,且每一碗都是她自己扯的面,从不假手于人,只是如今……

苏秋收起回忆,这时面醒了差不多一刻钟,她将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长条面坯,刷油静置。

接着开始准备配料,墙上挂的干辣椒那是必不可少的,苏秋拆下来一串洗干净。因着原身爹是个采药农,家里有些卖不出去的药材都被她娘保存着。

苏秋挑拣出些用得着的香料,锅里放一调羹油把香料和辣椒都放进去。小火慢慢焙干,香料用蒜臼子捣成末,辣子则捣成碎状。

菜地里的小葱拔上一把,这个时候青菜最是不缺,她便拔了一大篮子。

葱切小段,蒜切末,调料在一旁备着,便再也用不着多余的东西了。

苏秋招呼了顾九的一个手下来厨房烧火。苏明年见状,也拉了哥哥妹妹在厨房门口陪着苏秋。

面醒的差不多了,苏秋便把案板涂满油,把长面坯两面沾油,捏住两头在案板上轻摔并抖长。因着油泼面需要宽面,便不需要抻太久,中间劈开一次就足够了。

坐在门口的三个小家伙看直了眼,大姐是在变戏法吗?这也太厉害了!

苏秋没注意到他们三个,只对着烧火的人说:“锅盖掀开,大火。”

齐六照做,他口水早就流了一地了,这苏姑娘做面真的是一绝,就这么一扯,就成了?

面又薄又宽,下锅两个滚就熟了。

苏秋把面捞出来,筷子夹几根青菜在锅里滚个十来秒放进碗里,青白相间煞是好看。

她又往碗里捏了点葱花,香料和辣子碎舀了一勺,撒上些碎盐,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几滴香醋,这时再把烧的热热的菜籽油分层泼入,保证辣子香料都被浇透,这碗油泼扯面才算真的好了!

白面绿叶,顶上一撮红,被油泼后葱花已及香料辣子的香味被激发出来,那味就两个字:正宗!

顾九早就坐不住了,跟兄妹三个蹲在一起,瞧着苏秋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眼睛亮了又亮,四人齐齐咽了口水。

苏秋见他们这幅样子,扯了扯嘴角,她敢保证,若是她只端一碗出去,四人肯定会抢起来。

索性她直接做了四碗,叫人给他们端到院子里的小桌上。

苏明年和冬儿年纪太小,拌不好面,但还没等苏秋动手,已经有人上前把两个小人伺候好了,一副万事有我们,您请回厨房的架势。

苏秋哭笑不得,心里又有些开心,这应该就是传统美食的魅力吧!

家里碗筷不够用,这群人便自发分成了两批。

顾九正抱着碗吸溜面条,他们四个这几天吃了太多凤梨,苏秋怕上火严重,就没给他们放太多辣子,可太少了味道也不好,只是比别人略少了些。

兄妹三个自小吃惯了辣子,不觉得有什么,唯有顾九不常吃辣,可他偏又极爱这个味,嘴被辣的通红,也不肯停下筷子,“嘶嘶哈哈”的逗得兄妹三人抿着嘴直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