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观(第3页)
向来狂傲的人,此时脸却冲着墙壁,语调消沉。
李玉舒知道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就难产去世了,但和他认识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听他提起国公爷,却是这样的语气。
不知道为什么,他这样让她突然想到了杭州西湖边上的那只大狗,有次突然下大雨,看着她要走,想跟着她又不愿意主动,在角落里勥着头一声都不叫,又倔又有点可怜。
当时她就没能抵抗住,把它带回了家。
现在也。。。。。。
她破天荒对着他生出一股母性,但温柔姐姐他也实在是办不来,好半天才干巴巴安慰了句:“国公爷是大齐战神,我们百姓都很敬佩他的。有这样的大英雄父亲,多好!”
谢临嗤笑一声,算作对她的应答。
李玉舒沉默了一会儿,找了另一个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那天要杀你的人到底是谁啊。才认识你这么久,就已经撞见过你两回受伤了。”
这回还连累了她。
谢临却不答反问,“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又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啊?”
“他们忌惮武官,天高皇帝远的不好控制,每年给边关拨的粮食本就有限,何况从京城一路运送到边疆,见者有份。中间的人吃得饱饱的,前线的兵士和将领却在饿肚子。”
谢临回忆起前些年在边关的情形,声音彻底冷了下去,“每年我们拿到的,不是陈年霉粮,就是一路已经“损耗”近半的粮食。长年累月下来,倒是一本牵扯着西北京城不少官员的糊涂账。”
李玉舒这才懂了,既是糊涂账,当然就有人不想他查明白。难怪在这天底下最安全的皇城根,他几次三番受伤。
她有些好奇,“这般凶险,你还要继续往下查吗?”
谢临没有正面回答她,“你知道我十六岁那年为何只率领一百骑兵深入大漠腹地吗?”
没等李玉舒回应,他自顾自说道:“在沙漠里打仗很危险,缺水、迷路、风沙尘暴,我们那次都遇上了。因为朝廷的军粮迟迟送不到,几乎要弹尽粮绝。再耗下去,大军极有可能被一网打尽,要想正面迎敌已是不可能。只有靠偷袭,才有制胜希望。”
他扭头看向李玉舒,眼里尽是不甘和愤怒,“他们忌惮我爹,把我从战场上拉下来,名为入京接受封赏,实则留京成为制约谢家军的人质。我留下来,就觉不能再让那些士兵遭遇和我当时一样的困境。”
自从认识他一来,谢临在她心中,除了吊儿郎当惹人厌,就是趾高气扬气死人。
他这短短几句话,像是往她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留下阵阵涟漪。
她从来不知,在他玩世不恭的面具下,竟是这样一个人。
李玉舒压下心头那些复杂的感觉,刚准备说点什么,余光却突然瞥见一团黑乎乎的玩意儿,还在动。
定睛一看,她尖叫一声,顾不得伤,一把挪到床上,“蛇,谢临!有蛇——”
她着急忙慌地,一下子不知道碰到了谢临哪儿,只听他闷哼了一声。
那条蛇也被突如其来的尖叫吓到,迅速往门口游去。
李玉舒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人长臂一伸,她满头青丝散下,只听见一声“噗嗤”,蛇瞬间被钗子斩成两截。
“你——”
“你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