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李闲(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斜阳日暮,江风萧瑟,水漾余晖,金光自水天尽头一路铺到清波城中,落在炊烟袅袅的屋梁上,落到飞鸟低鸣的枝叶中。

李闲拎着满满当当的食盒,踩着点儿给孙夷则送饭。

山路逶迤,落日残阳在古城背后时隐时现,负剑而走的少女也若明若暗,脚步轻悄,活似一只游走在山野密林中的猫儿,乖巧而不失灵动。

李闲知道孙夷则今天去会了会苏怜鉴,不知她这位大师兄有没有讨到便宜。从先前岫明山台的态度来看,这局势走向隐约不妙。

少女微微蹙眉,又很快舒展开来,合该吃饭了,这些烦心事儿都暂时放一放吧。她特意多做了些,也好顺势在孙夷则那边赖一会儿,探探口风。

大师兄什么都好,就是憋着不爱说话。

李闲犯了嘀咕,不知怎地,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很模糊的记忆。

大抵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她睡了午觉醒来,身边一人都没有,心里慌慌的,穿上鞋子就跑了出去。好像也是这样一条山路,又或者不是。那时候乱得很,出了营地,路不是路,桥不是桥,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她跑了很久,才看见一个穿着临渊剑袍的少年。熟悉感涌上心头,她几乎是想也不想地扑了过去,抱住了对方的腿。

“师兄!”

她奶声奶气地叫着少年,也不管认不认识,反正穿了这一身,就该是叫师兄的。

少年没想到背后突然冒出个小娃娃,他本就清瘦,个子不高,被冷不丁这么一撞,居然往前趔趄了两步,惹来一人朗声大笑:“小年,你师妹都比你厉害几分呢!”

“这,她,她不是我师妹,我,我不认识她。”

少年被笑红了脸,支支吾吾解释着。可只有五岁的李闲哪听得懂,她小小的脑袋贴着她“师兄”的裤缝,睁着那双圆溜溜的眼睛,朝着那声音来源也甜甜地叫了一声:“师兄。”

“哎!”

那人倒是应得很快,可他好高,至少在五岁的李闲看来,他高到哪怕自己仰起脖子都看不清。对方的脸背对着光,在李闲的记忆里投下一片模糊的阴影。

“师兄,抱抱我,我跑不动了。”李闲放开少年的裤腿,朝着应她话那人张开幼小的臂膀。

对方还是笑着说好,弯腰便将她抱了起来。

正在山路间奔跑的少女忽然停下脚步。

是他呀,那淡淡的香味,是他呀。

李闲终于记起,她为何觉得那信件上的淡香有些熟悉,原来是他呀。

他是谁呢?

李闲又慢慢走了起来。

“师兄,我跑了好远才找到师兄的呢。”

五岁那年,她坐在一个人脖子上,葡萄似的黑眼珠滴溜溜直转,虽然看到了什么,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那真是辛苦小师妹啦,回去以后可得多吃点,免得累瘦了。”

那人笑着,李闲低头看下去,只能瞧见他被自己拽在手里的那根束发锦带,明明极为素净,却又和它的主人那样,快活到不像样,恣意极了。

回忆终了,李闲也走到了孙夷则的住处,在屋前台阶上坐下,歇歇脚。

一直以为,她对孙夷则的印象起点,就是九岁那年拜入孙重浪门下时,这人向她赠剑。

这是临渊的规矩,新入弟子所用佩剑,都得由大师兄亲自送上,是谓“赠剑”,这与之后的授剑仪式不同。所赠之剑无需认主,只是给每个初入此道的弟子修习所用,虽非凡品,但也不是稀罕到要去争个你死我活的名器。

李闲恍然,原来她那么早之前就见过孙夷则了,还比很多师弟师妹都提前知晓了他的小名,说不定别的师兄师姐都没有自己那么早。

“小年,小年……”

李闲默默思考着,那会儿,能这样亲密地称呼孙夷则的,应该也只有顾青门下弟子和那个传闻中以身殉道的薛闻笛了。但那几封信,她也是见过的,一封行文潇洒,活泼有趣,还殷殷切切说着请他去岁寒峰做客,另一封虽是寡言,但也情真,如此,应当不是顾长老他们。

那么就应该……

李闲心中有了几分计较——她突然明白了孙夷则的意图。

斜阳沉入山腰,最后一丝光芒隐去,周围顿时暗了下去。

李闲伸出手,看了看自己的掌心,经年练剑,圆润的手指上竟也多了些薄茧。

这双手,应当能替你守住秘密吧,大师兄。

李闲思量着,却听见一人步伐沉缓地向她走来。

少女拢了掌心,起身一看,竟是孙夷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