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4第九十四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诏、判、表写好之后,就到晚上了。

今天晚上格外闷热,说不着得下雨。

想道这里,赵青昭直起身,把头上的油纸又检查了一遍。

果不其然,半夜大雨就下了起来。

这雨一下,就凉快多了,人也舒服了一些。

第二天一早,赵青昭如有神助,刷刷的就把试题写完了。

吃过饭后赵青昭没有耽误,打算趁着这次大雨,气候凉爽,修改文章。

他这次做的很快,思维敏捷,心情也很放松。

直到第二场考试考完,他还有有些愣神。

觉得这次考试时间过的还挺快。

第三场考试考的是策论,要求学子写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赵青昭大致浏览了一下题目,发现这次这个策论还算简单。

策论的第一个题目是这样子的

问:郑康成尝注《易》,其说散见于何书?亦有辑录之者否?其有与经不同者,盖略举之。《说苑》、《盐铁论》、《说文》有引《易》,而今无其文者,何故?《尚书》有古文、今文之别,又有谓之中文者,何人所传?《尧典》所言“九族”、“百姓”,解不同,盖为析之。《禹谟》所言“九歌”,其篇目尚有可考者欤?《诗》以风、雅、颂为三体,或谓宜以南、雅、颂为三体者,其说奚若?

《鼓钟》之篇曰:“以雅以南”,《文王世子》曰:“胥鼓南”。皆谓二《南》欤?否欤?三传优劣,汉儒论者不同,宜以何人为允?刘知己推左氏而排公、谷,盖举其论、《礼运》谓:“禹、汤、文、武为小康”,信为孔子之欤?蔡邕谓“五更”之“更”当作“叟””,王劭谓古本《曲礼》无“稷曰明粢”一句,其说奚据?《仪礼》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者,名为何经?《考工记》或以为本先秦书,或以为汉博士作,何者为是?诸生幸际右文之世,治经有素,其胪所闻以对。

赵青昭打好了腹稿之后,就开始提笔写了。

这对他来说并不算难,他前几天还做了一篇相似的文章。他现在还记得文章的内容。

赵青昭把之前写的那篇文章中写的好的段落截取了一些。

再根据试题,灵活改动了一部分。

不多时,一篇新的策论就出来了。

策论的题量很大,赵青昭写完第一题之后,没有停歇,接着开始写第二道题。

今日的天公也不作美,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上。

虽然没有第一场那么热,但也不遑多让了。

等手上出汗,握毛笔很费力时,赵青昭就没有这么赶了。

这场考试,是不能多歇的。

能停下来喝口水,喘口气就算是时间很宽裕了。

好在第二天下午,赵青昭总算是把这五道策论的草稿写完了。

如今的时间也不甚宽泛,他草草的吃了晚饭后就开始继续誊写了。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考试结束两刻钟前全部完成了。

赵青昭搁下笔,净好手后,大致的检查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赶着时间点上交了考卷。

“咚咚咚”更声响起之后,赵青昭才开始收拾东西,好在他也不着急。

慢慢的将东西全部都收好了,他才开始往外面走。

人潮中的考生们大多都是不修边幅,神情麻木,与他也没有什么不同。

赵青昭回到赵府之后,狠狠地睡了一天一夜。

这次乡试他算是脱了好几层皮,实在是太难熬了。

他终于知道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死在考场上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