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人之初性或本善(第1页)
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交换利益、相互满足对方的需要,彼此才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当你没有能力向对方提供他所需要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你与他的关系是一种“没有关系”的关系。
张丽丽的态度转变着实令人唏嘘,在她那狭隘且功利的目光中,杜灵仿佛瞬间失去了价值,变得一无是处。
当初,当她还是出纳主管的时候,心中或许还存着些许利用杜灵的念头,觉得她还有些可用之处,故而对杜灵的态度还算温和,偶尔还会展现出一丝亲近之意,仿佛两人之间有着某种默契与关联。
然而当她从出纳主管转为会计时,那高高在上的权力光环消散殆尽之时,她与杜灵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那个口口声声说着“我要用她”的张丽丽,如今却变成了冷漠地宣告“我以后用不到她了”的人。
这其中的转变,不仅仅是立场的改变,更是人性的暴露。
因为觉得用不到了,张丽丽不再愿意在杜灵身上浪费哪怕一丝精力,任由彼此之间的联系渐渐疏远,仿佛两条原本相交的直线,在某一个时刻之后便开始背道而驰,再也无法交汇。
因为深知用不到了,张丽丽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杜灵,不再顾及曾经可能存在的情谊,任性地选择不理不睬,将杜灵抛诸脑后,仿佛她从未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过一般。
又因为笃定用不到了,张丽丽的态度如同急转而下的滑梯,从之前的亲近瞬间转为无情的嘲讽,言语间充满了轻蔑与不屑,仿佛要将多年来在出纳室积累的怨气全部倾泻在杜灵身上。
-
张丽丽的性格深处,似乎也隐隐透露着一丝丝懦弱的影子。
她虽然在表面上显得强势,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勇气去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
不过碍于那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她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委屈之中,一旦遭遇不公或者冲突,她总是选择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那就是当场争吵,用激烈的言辞来维护自己仅有的尊严。
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她那见人下菜的本性。
她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强弱之势,然后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人,她毫不留情地施展欺压;而对于那些看似强大的存在,她则会小心翼翼地讨好奉承。
反观杜灵,她的性格本就较为懦弱,平日里总是默默忍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缺乏挺身而出的勇气。
如果杜灵能够在办公室里与张丽丽大吵一架,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爆发,也许张丽丽都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暴露自己的丑恶嘴脸。
只可惜,杜灵过于胆小怕事,她害怕与张丽丽产生正面冲突,害怕因此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只能选择沉默忍受。
张丽丽恰恰正是看透了她这一弱点,才敢如此毫无顾忌地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将杜灵踩在脚下,肆意践踏她的尊严。
荀子的“性恶论”含金量在不断上升中!
荀子的“性恶论”其实很站得住脚。
善是“伪”的结果,我们要压制自己的“恶”,就必须持续的“伪”,想要持续的“伪”就必须终生学习。
朱熹驳斥荀子的内容显得非常“形而上”,毫无力量。
荀子《劝学》开篇第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荀子所有学说的纲领。
-
国不可一日无君。
出纳室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自从张丽丽转岗成为会计之后,原本由三个人承担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即使她们全力以赴,有时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
然而,在经历过张丽丽本性暴露的那段风波之后,出纳室倒是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安稳的日子。
这段时间里,既没有行为怪异的人前来捣乱,也没有人故意使用阴阳怪气的言辞去刁难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