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章 第 81 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可惜兽皮不够用,便用破布条做了披挂,全都挂在马儿身上,再在马后挂了鞭炮,用鞭炮驱赶群象便可。

计策不错,也一击奏效,景王在这第一役也是最重要的一役中,再次大大地露了脸。

陆濯这回来,几乎并不多言,他不过时常伴君王左右,却从不插话,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他知道,南安黎氏,以为仗着有猛兽大军,便可以和大梁朝叫板,实在太过短视,大梁即便没有景王,任何一个将军,不过多费些时日,如何能不拿下南安边城?

更何况还有启宣帝亲自督战。

他此行的目的,并不在战事上,每日极早起身往主营帐伴驾,等启宣帝要歇了才回自己的营帐。

白日双方交战时,也随侍在启宣帝左右,不出头,不冒进。

其实他根据近来的细心观察,确实也发现了端倪,比如每每早上去主帐时,便能见到启宣帝面色发青,也常有药味萦绕,虽刻意遮掩过,但他还是能嗅到些影子。

还有启宣帝站在战车上时,王太监常常用肩膀在后悄悄支撑着他的身体,便得他不至于倒下去。

种种迹象,慢慢印证了他的猜想——启宣帝,身子果然快撑不住了。

大军既发,自然不能停,从南安国边城,一路攻进南安首府,到达南安王宫,将宫殿团团围住。

南安黎氏王见势不对要逃,却又能逃到何处?周边小国因见大梁朝大军攻来,谁都不敢收留,最后他化作百姓,逃到其中一个小国内,却被人绑了,直送到启宣帝阵前。

启宣帝立在战车上,冷笑道:“黎氏,你还有何话说?”

在这种情形下,谁都知道黎氏王是必死的,以为他至少能硬气几句,还得人心内称一句“枭雄”。

哪知那黎氏王竟毫无廉耻地磕头求饶,只求保命!

他自然是活不得的,启宣帝一声令下,温铉手起刀落,用他的血,祭了先前被他杀害的使臣之英灵。

将南安都城拿下后,因原南安陈氏早就被黎氏杀得再无一人,启宣帝便道:“既然陈氏没了人,南安国也就不必再留着了。”

随后,派了官员,将南安国改国为府,称为南安府,归了大梁朝。辖下便是原南安国属地,又在南安设了卫所,护卫属地安全。

大梁疆域又多了一块。

一切安排妥当,按说,大军才打了大仗,本要原地歇上半月,再回原属地,等圣上论功行赏。

哪知启宣帝带大军只在南安休整了五日,便下急令,要尽快班师回朝。

临行前晚,启宣帝竟被王太监扶着出了,坐在大帐中说了几句话后,便定下第二日班师事项。

从班师日起,连续几日,便说受了凉,不能见风,不大在人前露面了。

陆濯知道到了关键时刻。

大军一直行进了三日,从西歧府调的大军便各归其位,回京之人只剩下皇帝亲军卫和随行人员。

第四日头上,启宣帝便召了随军的几位重臣,比如袁为志等人,交待了几句之后,第五日起,便再未露面,只有随军太医每日照常给圣上诊治。

陆濯这几晚都是和衣而卧,也并不敢睡死了。

直到这一日凌晨,忽听帐外有小太监轻声唤道:“陆大人……”

陆濯一个激灵,从行军床上弹起,忙掀帘而出。

只听那小太监悄声道:“王爷爷有请……”

此时尚未到卯时,许时黎明前的黑暗,天空黑得像化不开的墨一般,陆濯无暇关注这些,他背了早就收拾好的小包袱,匆匆往主帐赶去。

接下来的事,和他想的差不多。

许是早知有此一日,主帐内有王太监把守,并无旁人,他并不慌乱,按照先前和陆濯所约定的,将一卷手轴交到陆濯手上。

陆濯将其装到小包袱中,趁人不备,悄悄派人出帐快马赶往京城去了。

他本想自己去京城才更稳妥,但他知道,做为小皇孙公认的心腹,他不能离开,否则便是提醒景王和他的拥趸。

其实,前世也有这样的事发生,虽不是在御驾亲征南安国的这一回,却也差不多,但那时被悄悄唤进主营帐的,却大家都以为中直的袁为志。

不过,这一次,结局终将不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