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满城春色宫墙柳(第3页)
“没有。我倒是希望它疼了。”谢杳生无可恋地回答道。
门外的元序听了这番话,忍俊不禁,放轻脚步,转身悄悄离去。
谢杳的伤口愈合得很快,这也意味着尚书堂学习的日子就这么到来了。
今上的子嗣并不多,只有三位皇子和两位公主,其中端淳公主元承锦不过九岁,三皇子元康刚满六岁,也就只有太子、二皇子和永乐公主与她年纪相仿。
如此倒也不难应对,谢杳的脚步不由得轻快了许多。
“太子妃请留步。”
谢杳闻声回头,来人一身玄紫色锦衣,气质华贵。
“二殿下。”谢杳见礼。
“本殿与太子妃从未见过,太子妃何以认得出?”二皇子元庆勾了勾唇。
“谢杳不才,只是素闻二殿下喜爱这玄紫之色,斗胆一猜罢了。”谢杳坦然相告。
“太子妃何必自谦呢?尔乃是皇祖父钦定的太子妃,令尊是大晟的江宁侯,令堂是大晟的飞燕将军,令外祖还是淮南节度使。太子妃,尔绝非泛泛之辈!”元庆咄咄逼人。
“二殿下所言非虚,但恕谢杳不能苟同。这些亲人确与谢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谢杳终归只是谢杳。”
元庆没出声,似是在等她继续说下去。
谢杳付之一笑,缓缓开口:“谢杳斗胆一言,当今圣上是殿下的父亲,皇后是殿下的生母,殿下的祖父是太祖皇帝,祖母是太后,外祖父是大晟的国公,威望堪比一国宰辅。可这些都是他们的名望,二殿下不过只是二殿下而已。”
“不过只是。”元庆抬眸,“太子妃当真有趣!”
“哥哥,你怎得还在这儿?”
一个身着月白色广袖襦裙的女子,步态端庄,举止优雅,自元庆身后走上前来。
她目光一转,望向谢杳,细声细语地问道:“这位是?”
“见过永乐公主,在下谢杳。”
谢杳的目光扫过公主的衣裙,心中暗叹:竟有人同哥哥一样,也喜欢这个颜色。
“这位便是太子妃。”元庆在一旁介绍道。
永乐公主向谢杳施了个礼,回身望向元庆,“哥哥,我们快些走吧,别让太傅等太久。”
谢杳倒是不甚着急,这位太傅说来也是与她关系匪浅——太傅顾怀川,汴州人氏,是她祖父的得意门生。无奈谢杳生得晚了些,时至今日还未曾与他见过面。
见二皇子和永乐公主渐渐走远,谢杳不由得加快脚步。她可不想最后一个到,那样传出去怕是会被人说不把皇家放在眼里,又是一场无妄之灾。
尚书堂下了学,顾怀川叫住元序和谢杳,让他们留下。其余的皇子和公主纷纷敛了东西,依次离去。
元序和谢杳等在原地,待人都走了后,起身来到太傅跟前。
“阿杳都长这么大了!”顾怀川欣慰地望着谢杳。
谢杳闻言,微微一笑。
顾怀川侧目,嘱托元序:“殿下,阿杳孤身一人在这宫中,你要多帮衬她。”
“老师放心,孤定会照看好她。”元序神情认真,笃定地说道。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
宫中的日子,就在尚书堂日复一日的朗朗书声中过去了大半,像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一丝涟漪。
可就算如此,谁又能说这样的日子不好呢?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平静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