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商税翻了十倍商业迎来了春天(第2页)
有不少的江南商人,直接是来到了松江,把松江棉布贩卖往西边、东北等等远地方。
朱元璋宏声说道:“大明的物产,优先供给大明的子民。”
还不敢大肆地买卖,怕人看到,被举报,接着就被罚款,甚至可能全家玩完。
如果皇帝陛下指定自己去接,那就是皇帝陛下也有问题,到时候锅大家一起背。
驿站从之前倒贴钱的机构,转而成为了反哺当地官府的机构。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做买卖是朝廷允许的,你交了税到哪都方便。
这滋味的确比自己在家乡等着被人施舍,每天排队去喝点粥要强太多。
有些个胆子大的,更是想将棉布走茶马古道,贩卖到乌斯藏地区去。
收取商税比去年同期,多出十余倍,共计收取商税,钞五十六万余贯。
京城百姓也是惊奇的发现,本应在元宵节过后就散去的热闹繁荣的街市,现在越发的繁荣。
甚至有些丝绸根本还来不及染色,就已经被那些有钱人给报复性消费掉。
朱元璋一听,立刻回道:“朕现在就可以回复杭州织造局,今年的丝绸不用供应内帑。”
朝堂上。
而那些受灾的百姓们每天领到十文钱,他们发惊奇的发现。
他们甚至都没有发现,其实朝廷已经隐隐将户籍制度都给打破。
这些日子他们户部成为了夏元吉和沈立谦这两个年轻人的后勤队伍,天天在人家后面帮着做些统计工作。
各地的小吃以及各地的吃食,甚至连杂耍班子、马戏班子、戏曲班子,甚至连乞丐都多了。
他们在无意识当中,已经改变了大明王朝的户籍制度。
其中两万左右的青壮年,直接被编入到了修建公共设施建设的队伍当中。
但是这一个月从天下各地云聚过来的,直接让整个京城的人口膨胀了一倍还多。
有钱人就好像是关在了笼子里饿疯了的野兽,好不容易有一顿饱饭吃,旋即是大量的买卖。
与此同时松江的棉布这段时间也进入到了繁盛的阶段。
所以真正跨省跨地域的大买卖人,比当地的官府还要老实。
那买卖人当然半个铜子儿给出去都心疼,能漏税就漏税。
据上元县、江宁县统计,自正月至四月初六以来,京城共计往来商人比之去年,多出两万四千二百人。
新年刚过就遇到雪灾,这种关乎一年气运问题的灾难,解决不好真可能会丢乌纱帽,所以不能轻易接。
礼部尚书的脸上现出尴尬之色。
在之前商人被禁止穿绸裹缎。
统计来往京城的商户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