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章 以工代赈夏元吉立碑为信买卖人的(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所以大家都在退缩,而这时候陈寒给的这个方法刚好到,岂不就是雪中送炭。

夏元吉和沈立谦感觉拿到了救命的灵丹一样,按照陈寒给出的方法,是要让京城周边的这些有钱人捐粮捐钱,然后由朝廷拿着这笔钱,启动修路,修桥啊,这样的工程,召集灾民们过来干活。

到时候灾民们拿到工钱,自己去买粮食吃。

这么一来的话,受灾的灾民不再像之前那样像被施舍,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有份尊严;

买卖人的捐了钱、捐了物上了功德碑。

以后百姓们只要看到了这功德碑上面的名字,就明白,原来有些买卖人在面对天灾人祸之时,还是乐于捐赠的,还是善良的,也帮助这些买卖人宣扬了一下名声,这样他们脸上也有光。

他们得到的是名声,百姓得到的是实惠,朝廷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不花朝廷的钱。

最重要是一旦这么多百姓在京城周边活动,吃喝拉撒都需要周边运送过来,将会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

受灾的这几个县加起来人口得有四五万,那可是很大一笔消耗。

正如陛下他们所说,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刺激商业。

怎么刺激?

空口说白话是没用的,就要如同这样的实际行动。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政策,夏元吉他们已经是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佩服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他们的决策能力。

两个人立刻是带着户部的官员以及应天府的官员,一同先去了受灾的县查看情况。

了解受灾的人员以及灾民当中,有哪些是可以征调为以工代赈的工人的。

这些问题都通通了解清楚了之后,沈立谦和夏元吉分头行动。

夏元吉和应天府合作,发布了布告,言明了溧水县受灾情况。

讲述了朝廷此次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有钱人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

言明了,捐赠钱物,可以上功德碑。

言明五天后在京城的夫子庙前大广场,举行一次捐赠仪式。

到时候谁捐了钱,马上刻上功德碑。

沈立谦这边带着一部分的人,去周边开始进行宣传。

一方面是告知有灾情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告知这是一个商机,鼓动周边的买卖人,把消息扩散出去。

到时候买卖人看到商机,就会主动把粮食和物资拉过来,把吃喝的用的拉过来。

届时,甚至戏班子啦,杂耍的班子啦,耍猴的啦,这种江湖艺人也可能会借着这个机会,到京城来。

有很多江湖艺人就是赶庙会的,他们的鼻子还是很灵验的。

四、五万人云集在京城周边,除了干活那不剩下就是吃喝拉撒用嘛。

京城这边夏元吉用了四天的时间已经将消息都给扩散出去。

锦衣卫这边也给他提供了情报。

说是大部分的买卖人都在观望。

观望的理由有两个。

一方面,传闻当年富商沈万三在皇帝需要一笔钱来维修应天府城墙的时候,沈万三自告奋勇,出了三分之一的修城墙钱,更主动拿出一部分钱来犒劳将士。

可是呢,却被皇帝给安了一个收买人心的罪过,要不是马皇后相劝,沈万三肯定就全家抄斩。

可即便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沈万三最后落了个家产充公,一家人也被流放到云南去了。

要说沈万三有意巴结新皇帝朱元璋那是一定的,但是说他收买人心,这就有点无事生非的味道。

所以买卖人都担心,要是这一次出钱出力了,官府会不会认定自己为收买人心?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朝廷和官府的不信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