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1页)
也难怪江吟博览群书,然而对古今之事一窍不通,原是有这层渊源在。
今朝得见故人,不忘旧事,再起尘缘。楚空青竭力忍住鼻腔里的酸涩,再抬首西望已不见了江吟的踪影,心中百转千回,激荡不止。
第14章
距上次事件了结已过去一月有余,转眼便入了冬。朔风凛冽,灰云蒙蒙,纷纷扬扬的雪堆积成一座座化不去的小丘。
冬天是最能看出书院里各学子家世的季节。有人囊中羞涩,数九寒天仍穿着单衣,冷得瑟瑟发抖;有人裹着狐裘,披着大氅,品着香茗,丝毫不觉冬天有何难捱。
往往那些寒门苦读的,却比富贵子弟更多一份志气,日后登朝拜相未必不可言。
陈梓介于两者之中,他身负武学,并不需要衣物御寒。谢思秋娇生惯养,不仅身着锦袍,手里还要抱一个小暖炉。
这一天是诗文批改的日子,陈梓领了自己的书册,发现一张小纸条夹在书页里,写着“午时三刻,湖心亭一叙”的字样。
他一眼认出是江吟娟秀的字迹,刚要收起时却听得先生唤他名字,对其所做诗文一顿批驳,要他重新作一篇,因而耽误了赴约。
谢思秋先行一步,到了湖边远远地看见中心的亭子里相对坐了两个人,正在围炉煮酒,闲谈叙话。
寒风刺骨,湖面有几处结了一层薄冰,他小心翼翼地调转舟头,绕过冰层,踏入亭中。
江吟回眸一笑,请他坐下。谢思秋点头应允,目光不自觉地移向身旁那位侧身观雪,看不清脸的姑娘。
“谢公子别来无恙。”江吟寒暄道。
明明是天寒地冻,她却显得欣喜异常,眼角眉梢犹带着笑意。
谢思秋记挂着一窥佳人貌,应付几句便进入正题,想求江吟代为介绍。
“咦,你不认识她了吗?”江吟疑惑道:“谢公子记性可真差。”
谢思秋一头雾水,只见那姑娘缓缓转过身来,正是阔别已久的楚空青。
“你怎么在这?”他失声惊叫。
楚空青冷哼一声,并不答话。
江吟牵了楚空青的手,笑吟吟道:“承蒙楚姑娘厚爱,我家祖母身体渐好,因而由兄长作主,请她暂且出山,为祖母搭脉熬药。”
“原来如此。”谢思秋一拍手掌道:“林家底蕴深厚,给楚姑娘的酬金绝不会少。”
“非也非也,”楚空青滴水不漏地回击道:“谈钱太俗了,林家盛情相邀,我怎好拒绝?何况是江姑娘的亲人,在下定当勉力救治。”
眼看他俩快要夹枪带棒地吵成一团,江吟索性放弃修补两人关系的想法,取出一叠银票递给谢思秋。
“谢公子,感谢你之前慷慨解囊,这点小钱请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