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第 4 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自家小孙子虽然看起来是比村子里的其他孩子聪明几分,但到底年纪还小呢,哪能看得出来那么多。没准儿也跟他那个爹一样,小的时候看起来机灵得很,一去了学堂还不是天天被先生骂“榆木脑袋”。

直到第二年的中秋,王谨直接将《三字经》背了下来,王老爷子这才开始有些重视。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不仅是会背,问是什么意思也能讲两句。虽说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准吧,但小孙子说的解释听起来就不像是胡诌,很有那么回事的样子。

王老爷子心里的那个念头又重新热乎了起来。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每天都花一些时间亲自教王谨认字。

这才不到一年时间,王老爷子就发现,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好教的了。

问了问二儿媳妇温氏,她也是半桶水,只会背《三字经》和一些名气大的诗句,《千字文》也只会前半部分,后面的好多字都不记得怎么念了。

于是,这一年中秋,王谨进学的事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不同于前几次为自家儿孙时寻摸私塾时的随便,这一次,那些老童生,王老爷子已经有些看不上了。

在他看来,按自家谨哥儿这资质,童生应该是迟早的事,说不准还能考个秀才回来,就像他那早逝的外祖父一样。至于再远的,王老爷子就不太敢想了。

因此,这次怎么着也得找个秀才,才能不耽误谨哥儿的天份。

一番打听之后,王老爷子选中了县城里的齐秀才。

听说这齐秀才为人颇为严肃,当年考中秀才后因为一次意外不小心破了相,科考之路便止步于此。

所以,比起其他一边开私塾一边还在为乡试作准备的秀才们,齐秀才那真是一心扑在私塾上,对待学生十分严格,好些个学生都因为态度不端正而被赶了出去,县城里很有些关于他的风言风语。

但同时,他带出的学生成绩也是最好的。

一开始王老爷子还有些犹豫,担心自家小孙子年纪太小,碰上一个太过严苛的启蒙先生,怕是会被磨灭读书的热情。

可王谨在了解情况之后,却是十分坚定地选择了齐秀才。

在他看来,齐秀才开的私塾里只有不到十个学生,而且看样子都是有意走科举这条路的,比起其他那些动辄二三十人,怕是有一大半都只是为了识几个字的私塾,学习氛围肯定是要好上许多的。

至于老师的性格,王谨觉得问题不大。

跟着严格的老师,有严格的学法,跟着灵活的老师,又有灵活的学法。王谨前世参加过不少线上的一对一课程,见过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老师,对他来说,只要当老师的肚子里有墨水,不管怎样的教学方法,他都相信自己能适应得了。

既然王谨自己都表示可以接受,王老爷子便也无话可说,其他人更是没什么意见。

于是,当天下午,邓氏和温氏就备齐了六礼。第二日,王老爷子便带着王谨去齐秀才家拜师。

齐秀才自是有一套自己看人的方法,听着王谨背了一遍《三字经》之后,也没多说什么,收下束脩之后便告诉他们过完重阳第二日便来上课。

对于齐秀才而言,精心准备的第一印象并不重要。这个孩子的资质如何,日后他还有的是时间慢慢观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