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国统区文学(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企图浪费地寻求的,是人们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我只是竭力扰动,想在作品中“革”生活的“命”。——路翎

这种原始强力主要集中在两种人身上,一种是土匪,一种是流浪汉。就根本上说,这两种人都是破产的农民,但他们比土著的农民强悍得多。在路翎的改造下流浪汉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成为作者所偏爱的人物。从路翎自身的气质来看,他也是属于素质强烈的那种人。路翎因胡风案牵连,在被关押期间的情况可见一斑。绿原在他的回忆文章《路翎走了》中写道∶"每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眠、吃饭、大小便之外,其余时间都侧耳可闻他一直不停的、频率不变的长嚎,那是一种含蓄着无限悲愤的无言的嚎叫。"这一点颇似《儿女们》里"捶地板、叫出野兽的声音"的蒋慰祖。

原始强力的表现形式,在路翎作品中是经过了过滤的了。其实,这种强力像—个深潭,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善与恶都在其中,人身上的人性和兽性都外于强力状态。从表现湘西的原始强力的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中,我们可以看到∶强悍和野蛮是并存的。经过路翎小心处理的原始强力,在郭素娥身上是对□□、精神的饥饿的强烈的渴求,在《泥土》里是对模糊的劳动者的主人公地位的向往。

——朱珩青《路翎小说的精神世界和“七月派”现实主义》,《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

空间:苏州、上海、南京、江南原野、九江、武汉以至重庆、四川农村

人物:七十个以上,职业遍及官、兵、绅、商、学

事件:“一·二八”上海抗战、“满洲国”成立、华北危机、长城抗战、北平□□、西安事变、汪精卫媚敌、“七·七”事变、南京失守、迁都重庆等等

上半部写苏州巨富蒋捷三家族的崩溃。这个封建大家庭出了叛逆子弟蒋少祖、蒋纯祖,而出身于大讼师之家的长媳金素痕,阴险毒辣地掠走了蒋家的财富,一面与蒋家兴讼,一面过着□□的生活。以至气死蒋捷三,逼疯蒋蔚祖。

下半部主要描写蒋纯祖逃离危城南京,沿长江漂泊到重庆和四川农村所经历的四处碰壁、鲜血淋漓的心灵搏斗历程。他很像蒋少祖,但他又超越了蒋少祖,当蒋少祖追逐权力,当了参议员,在旧诗和宋明版本中寻找灵魂的静穆的时候,他却宣称青春是壮阔的,苦闷才能爆发革命与艺术,始终不苟同于污浊的流俗和僵硬的教条,而企图“在自己内心里找到一条雄壮的出路”。他在五四过后近二十年,重提五四时代的历史命题,强调“我们中国也许到了现在,更需要个性解放吧,但是压死了,压死了!一直到现在,在中国没有人底觉醒,至少我是找不到。”在武汉到重庆的演剧队中,他以这种苦闷的个性,与小集团的□□教条主义进行暴躁的争辩。在四川穷乡僻壤的小说,他又以这种孤傲的个性,向宗法制农村的冷酷和愚昧挑战。蒋纯祖始终处在“独战多数”和“困兽犹斗”的激昂而狼狈的处境之中,最终病死。

蒋捷三

蒋慰祖金素痕

蒋少祖陈慧景王桂英

蒋纯祖

蒋淑珍

蒋淑华

蒋淑媛

蒋秀菊

蒋纯祖,像一切未经琢磨的感情的青年一样,在感情爆发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雄伟的人物……于是这个青年便不再那样坦白了。

……

这一群人,是破烂、狼狈、疲惫而狂热,扫过每一个村庄,那些村庄是荒凉了,房屋倒塌,街上和空场上有尸体,野狗在奔驰。兵士们是裹着军毡、被单、以及农人底衣裳,在胸前挂着手榴弹。在每个村庄外面抛掷一颗手榴弹,然后进去搜索食物。这样地流浪了三天。第四天,他们重新到达江边——天晴,阳光照耀下的宽阔的,浩荡的江流,给了他们一种光明的、雄壮的感觉——意外地找到了一只小的木船。他们把木船底倒塌了的舱棚捆好,沿江边向上游划行。

……

在这种漂流里,人们底目的,是简单的,但在各种危害他们,以及他们认为是危害他们的事物面前,尤其是在暧昧的、阴暗的事物面前,各人都企图使一切事物有利于自己,他们底行为便不再简单;而他们从那个遥远的世界上带来,并想着要把它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世界上去的一切内心底东西,一切回忆、信仰、希望,都要在完全的□□和无端的惊悸中,经受到严重的考验。

路翎小说极力把人物对立两极的思想扭结在一起,写出痛苦中的快乐,宁静中的绝望;又注意写出人物心灵的多种变化,乐极生悲,悲极生乐;也能够把笔触透进人物的潜在意识,写到麻木后的觉醒,觉醒时尚带麻木。他的一枝笔力图要把人物内心来个翻箱倒柜,从里写到外,从外写到里。他表示,心理描写要彻底,务至其极。这就构成了他的小说的浓墨重彩的特色,喻乐为交响曲,喻画为油画,喻水为大江急流。

这种浓重的心理分析使得传统的白描手法显得不够用了,路翎多用的是复笔描写法。白描手法往往以个别暗示性的细节一笔带过的事情,他却细细地咀嚼,层层皴染,把多重心理和多重景物的描写交织起来。

路翎的描写是充满激情的。他主张作家要有主观战斗的精神,在如实描写中怒射批判的火焰。唐湜带点诗人的热情,这样说:“路翎无疑的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而又全心充满火焰似的热情的小说家之一。虽然他的热情是到处喷射着的,还不够凝炼”,“路翎从日常生活里酿造了热情的灼人的传奇的酒液”。路翎的激情,不是一味感伤的“悲”,也不是径直喷射的“愤”,而是由悲转化出来的愤,悲愤相生。

路翎的文气是粗豪的,少低吟浅唱之句,多急管繁弦之章。他议论锋利,抒情热烈,多写血与泪的人生,悲与愤的情绪和大风大波的心理状态。景物描写,多是暴雨、迅雷、急流、险滩、酷暑、严寒、江南无际的原野、长江湍急的巨流。人物性格多是热烈、刚正、强悍、怨怒、悲愤、粗野以及冷酷、凶残。虽然不能说他笔下无景不峻峭,无人不峻急,但是他所追求的是力的艺术,所嗜在壮美,则是确实的。

路翎的文句是修长的。他觉得中国的传统句法不够用,主张欧化,多用复杂的长句式,虽然尚不失流畅,但是每为他人所病。他的小说中确有不少可以置议的语句,有时把不同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一齐用在同一事物、同一心境的描绘上,使人觉得累赘而又费解,有时句子冗长,子句和母句堆叠,令人有叠床架屋之感。但是,应该说,路翎的长句式大体是成功的,它没有传统“说话人”的油滑,也没有现成的套语和滥调(这一点甚至某些大作家也难免的),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文章的力量和气势。

——杨义《路翎——灵魂奥秘的探索者》,《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

陈思和:“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A。《子夜》模式:阶级性与典型性结合,通过人物阶级关系展示社会面貌,描绘政治经济全景图。

B。《死水微澜》模式:以多元视角鸟瞰社会变迁,突出民间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迁。

C。《财主底儿女们》模式:以个人的心理历程反映时代发展,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自传色彩。

《财主底儿女们》模式,是一种以个人心理历程反映时代发展为特征的叙事模式,如胡风所分析的“路翎所要的并不是历史事变底记录,而是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汹涌的波澜和它们底来根去向,是哪些火辣辣的心灵在历史运命这个无情的审判者前面的搏斗的经验。”这是一种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精神自传色彩的叙事模式,是西方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的精神传统在中国的回响。

……路翎这部总结性地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难历程的小说,虽然在50年代被剥夺了存在的可能性,但它仍代表了知识分子审视社会历史以及自身的精神搏斗史的独立视角和叙事立场,并在以后漫长的文学历程中曲曲折折地顽强地表现出来。——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