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断炊的岁月(第1页)
洪水早已撤了,冲毁的房屋维修了一阵子,有修完的,也有没修完的。政府来人叫种小麦,按着季节,种小麦的时间早已过去,可政府来的人说:“冬小麦得种,不种,明年一年都吃不上白面。种冬小麦,不同地区时令有差异,河北才种。与河北相比,晚种点也可以,麦苗只要在入冬之前出来,扎下根就可以。在下雪的时候,能给小麦盖上一层被那冬小麦还是不错的。”
政府说了,开始大家不信,都不想种。很多岁数大的人都说:“自古山东这个地方,都是八月半,种上麦子,栽上蒜,哪有都到十一月了才种麦子的。
政府的人,为了百姓明年能吃上白面,想法子叫俺爷动员村民,俺爷爷觉得政府说的也对,就找互助组的组长,做组员的工作,后来,大家思想想通了,互助组就立刻行动起来了。马楼村有十个互助组,补种小麦,各互助组把所有的人力,畜力,耧都用上了。三四天的时间,起早贪晚用耧都耩上了。大家为此都很高兴。
小麦种上了,大家心里有了一丝安慰,心想,明年吃白面馍又有指望了。大家种完了小麦,就又开始维修房屋和院落了。
人的希望是无限的,人们的想往是美好了。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一天,西头的陈家大儿子和媳妇,抹墙干到黑天了,媳妇要做饭了,点柴烧火了,水?到锅里了,拿面,面没了,找米,米也没了。面没了,米没了,光有水,难以做饭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能做饭,媳妇和男人吵起来了。吵起来媳妇不依不饶,说男人没本事,男人说,新社会了,男女平等了,我没有本事,你有也行啊。女人一看无奈,饭勺子一摔,蹽了。
“嗨,天老爷发大水,挺好的庄稼,粮食,眼看着丰收了,叫洪水给冲跑了。你不找天老奶奶说去,叫老天奶奶管管老天爷,你找我算账。真是刁民。”陈老大气得在家发毛样儿。发完,没人搭理他,他看着身边的儿子,一阵苦笑。
陈老大苦笑,儿子也跟着笑。爷俩笑过了,儿子说了,老陈的儿子十一二了,上学了,都在魏湾上初小了。他说道:“爹呀,俺娘发脾气,看没吃的了。我给你说呀,现在这周围叫水淹没的村子,有好多人家都没吃的了,我给你说呀,马楼村也有好多家没米面吃了。我给你说,你得找村长呀,看看村长有啥办法呀?”
老陈家媳妇,因为没吃的跑娘家去了。老陈觉得窝囊,第二天一大早,就来找俺爷,述说苦恼。俺爷说,等着我去找找政府,看政府有啥好办法?老陈听了,气也消了。
陈老大得到安慰,还没走呢,武军就来了,来,也是找俺爷,找村长吗?说,家里的米面顶多够一天吃的。俺爷爷给武军说,你家的米面还能吃一天,人家大陈家还没吃的呢。爷爷一说,陈老大和武军都笑了。俺爷爷刚说完武军,学强大爷也来了。他来说,抹墙没用了,该走了,该要饭走了。他说他听说,后张庄的好多人家,都没吃的了,都插伙走了,可能都出去要饭了。
“说话不能可能。没影子的话,不要乱说。要饭是旧社会留下来的习惯,不好,干嘛,去要饭。家里没粮食吃了,这是洪水惹的祸。要想解决吃的,我看看,找政府,商粮,给哪干点活,挣点辛苦钱,换点粮食吃。”俺爷说道。
“这几天没吃的了,也是种小麦种的。本来吃的就缺,这一家又都拿出来百十斤小麦当种子。”俺爹说道。
“我知道,大家的秋粮食都没收拾上来,吃的就是这点小麦。这小麦本来就不多,这一家一家的,又拿出点种子。那就更不多了。可这也是为了明年能吃上个白面馍呀。那么的吧,你们几个既然来了看,说了,你们也代表马楼村民的意见和情况了,我今个一会就去魏湾,找一下政府吧。咱这情况,政府是知道的,我去问问,看看政府是咋打算的?等我回来,咱大家再商量吧。”爷爷说道。
“爷爷,我给你把大家的情况给政府写清楚了,你去的时候,拿着。”大哥说道。
“呀,家德,我大侄子还会写情况了呢?你这是几年的学生了?”武军说道。
“初小快毕业了。”大哥说道。
“那文化不浅了,够用了。”学强大爷笑着说道。
“来,大侄子,你拿来给我,叫我这个扫盲识字的学生来看看。看看你写的字我都认识不,过一段,县里扫盲考试我能不能过关。”武军大爷说道。
“好,大爷,我写的是诗呀,你可要给我念出来点诗词味道来呀?”大哥说道。
“好,我会念。那儿,跑水,咱在任堂,那识字的老师,教那首陕北民歌,南泥湾都会了呢。”武军说着,俺大哥就给他一个小纸条,上面写到:水撤净,
地补种,
家里的米面都吃净;
天已寒,
断炊烟,
百姓的苦难难过关。
请求政府管一管。
,!
“哎呀,这学生,初小的,有水平呀,写的好呀。村长,你上魏湾政府你就拿着这个诗,这里说的都是实情。”大老陈听了说道。老陈一说,大家议论起来。
“啊,我不用拿,实情我会说。我去是给咱村民争取一点政策。”俺爷说道。
“对,四叔说道对,咱得要政策。你看这孩子说的,实情不实情,俺这侄子是动脑了。上面给政策了,那咱也得动脑啊。你说了,二兄弟?要是行,政府允许,村里政府里,能给咱开个介绍信,就中,咱几个就上城里找点瓦匠活,也能挣口饭吃。”学强大爷说道。
“这是实话。大家现在的有困难了,这困难还不小呢。你就算吧,现在才是十一月份吧?”俺爹说着就拿出手指头算。
“十一月二十一号。我来时,在家看我记得号了。”大老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