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失踪案三(第1页)
刀光寒光一闪,几乎贴着陶勉的脸颊划过。
千钧一发之际,陶勉迅速侧身,险险避开那致命一击。
一丝冷汗从额角滑下,他的呼吸微微急促,眼神中透出一丝凌厉。
那黑影的刀僵在半空,似乎瞬间被定住了。他看清陶勉的脸,手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喃喃道:“陶大人?”
李长曳见状,趁机上前一步,持剑挤到陶勉面前,佩剑横在黑影咽喉前,仅剩不到一寸的距离。冷冽的剑光映在她脸上,眸光如冰。
此时陶勉才看清,那黑影身上竟穿着墨蓝色绣金锦袍,这是京城侍卫的官服。
陶勉皱了皱眉,低声道:“你是谁?”
那人似乎被这一问怔住,一时僵在原地。正当空气凝固之时,一道轻松的笑声从后方传来:“误会误会,都是误会。”
李长曳未敢松懈,目光依旧牢牢锁定眼前那人,手中佩剑未曾放下。
她背后的陶勉听到这声音,无奈叹了口气,从地上站起身来,衣袖一拂,神色淡然,倒是不见一丝窘迫。
他站在李长曳身后,轻声道:“没事了,是熟人。”
李长曳这才缓缓收回佩剑,转过身去。
月光下,一名男子站在那里,嘴角含笑,姿态闲散。衣着看似简朴,细看之下却能发现暗纹精致,衣料微微折射出细腻的光泽。他一双眼眸含笑,意味深长地看着李长曳。
此人正是当今三皇子,徐暮。
他虽贵为皇子,却与皇权没什么太多瓜葛。他的母亲宁妃出身贫寒,只因多年前救过皇帝一命,才被封为妃。何况他头上还有两个哥哥,只能做个闲散皇子,不过他本人对此倒也相当满意。
这三皇子自小便在京城闹出不少名堂,天天不是抓了哪个大臣家的鹦鹉,就是拔了哪位老先生的胡子,闹得满城鸡飞狗跳。等到了适婚年纪,他又成了京城姑娘们的噩梦,吓得许多有头有脸的人家争先恐后地把女儿嫁出去。一时半会儿嫁不出去的,也会先定个亲。
不过说来也奇怪,这位三皇子竟与陶勉交情匪浅。有人说,陶勉刚从洛州到京城时年纪尚小,没几个朋友,这三皇子便成了他的第一个朋友。当然,那时的三皇子还未养成这般放荡不羁的性子。
不过,那都是京城的事了。在这偏僻的凤州,没几个人知道三皇子的这些风流韵事。
李长曳也是如此。她并不知此人是谁,只是一脸防备,目光锐利地盯着眼前的陌生男子。
徐暮笑意盈盈,轻轻拍了拍手,缓步走来,语调中透着一丝玩味:“好险,好险。”
他走到陶勉身边,挑眉笑道:“我说你怎么一直不回我的信,原来是有佳人作伴,怪不得。”
陶勉一听这话,额角青筋微微跳动,眼神飞快地瞥向李长曳,只见她依旧警觉地盯着徐暮,神情未有丝毫缓和。他连忙解释道:“李班头,这是……我朋友,姓徐。”说罢,又转向徐暮,郑重其事地介绍道:“这位是凤州县衙的李长曳,李班头。”
徐暮笑意更深,朝李长曳拱了拱手,目光中闪烁着好奇:“原来你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凤州女捕快啊!我一路上可是听了不少你的事迹,可太精彩了。”
李长曳微微颔首,行了个礼,语气淡然:“过奖了。”
她心想:陶大人的朋友,多半是什么大人物,还是少掺和为妙。
徐暮眸光一转,似乎对李长曳兴趣大增:“哎,对了,你之前那个寒衣节的案子,我听说你一眼就判定粥铺老板是凶手?怎么做到的?”
说着,他不由自主地朝李长曳靠近了几步。
李长曳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脚下不自觉地往后挪了一寸。
陶勉见状,立即上前一步,伸手拦住徐暮,语气少有地带着一丝不耐:“先别管这些了,你倒是先说说,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徐暮若有所思地看了李长曳一眼,笑嘻嘻地冲陶勉说道:“还不是因为你不回我信?我想着你一定乐不思蜀,早把我忘了。而本王……本公子在家里闷得慌,实在待不下去,只好来投奔你了。”
当然,他自然不会提及自己不小心打碎了孟丞相家中的那个赫赫有名的前朝瓷器,惹得母妃大怒,被罚了五日禁足。他心想,这些小事,不足挂齿。
陶勉无奈地揉了揉额角,叹道:“那你到底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徐暮耸耸肩,有些无奈地说:“我本在官道上走得好好的,突然遇到一群官兵,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来抓本……公子的?为了避开他们,我们绕来绕去,就绕到这里了。”
李长曳冷不丁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冷意:“你们是不是抓了个女孩?”
徐暮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对对对,快把她放了!我还以为她是凶手呢。”
不远处的黑暗中,刚才还试图刺杀陶勉的那位侍卫领命,将阿月带了回来。
阿月一见李长曳,眼泪便滚落下来,扑到她怀里,哭诉道:“头,他们刚才……直接把我打倒了,呜呜呜。”
李长曳蹲下身,仔细检查阿月有没有受伤,目光中透出几分冷意。她向来护短,这会儿脸色冷得像结了冰。
徐暮讪讪地挠头,尴尬地笑道:“误会,真是误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