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第2页)
杜祖荣再次成为两派争夺的对象。不是争着发给他大红的袖章,而是争着往他脖子上挂黑牌子。终于,他还是被发过红袖章给他的一派率先揪出来了。他受的那些苦楚,凡与别人相同者一概从略不谈了。值得一书的,是往他身上泼痰盂水,然后绝对禁止他洗澡。
他自杀过两回,均未遂。头一回活过来以后,往他身上泼了尿;第二回活过来以后,往他身上涂了屎。
他和我们一样,终于熬过了那噩梦般的岁月。
现在似乎一切都复归了旧观。那位领导同志当然不是什么“走资派”,照旧“嗯”、“嗯”地讲着话,发布着指示。赵戈英经一再找领导同志道歉、认错、检查、谈心、发誓、鸣忠,依旧当上了保卫干部,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在保卫工作方面有什么教训值得记取。“红卫澡塘”的牌子业已摘掉,“清漪园”的旧招牌又挂了出来。而杜祖荣也依旧每天提着他的草编筐去澡塘子,往那水温最高的池塘里一泡就是一个来钟头。
只是那长着络腮胡子的红皮肤胖子冯二有,不知怎么再也看不见了。
二
在同一个单位里,还有一位中等身材的大脑门同志。
他似乎从来不洗澡。人们的澡票用完了,往往都找他去要。他乐于把澡票送给每一个向他要的人。
如果说,杜祖荣的洗澡成癖很早就招来了“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这类的谴责,那么,此人那不屑洗澡的“无产阶级生活作风”,倒也并未受到过赞誉。
开会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同他挨着坐。人们甚至时常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建议:“翟力丁,你快去洗个澡吧!”
还好,由于他没有别的问题,总算在“史无前例”中平平安安地挨到1973年。
到了1974年,轮到他倒霉了。倒霉的原因,是发现了他这个从不洗澡的人有了“异常举动”。最先发现疑点的,还是那位赵戈英。当时“批林批孔”正进入阶段。天公仿佛也在积极参加运动,那一年的“秋老虎”格外厉害,给大轰大嗡的运动一个劲儿地加着温。人们坐在一起开会,几乎全是短装扮。有的男同志上身常常索性光穿个背心。不穿裙子的女同志也往往忍不住使劲往上卷裤腿儿。
而翟力丁却永远穿着长袖衣衫。实在热了,他也略微卷卷衣袖。但是,你永远想不出他穿圆领衫或背心会是个什么样子。他出汗又似乎比别人更多,在他三米以外坐十分钟,他的气味就足以使你的胃口倒上整整三天。
当时是“工宣队”当政,赵戈英已不担任保卫干部。但运动本身既然号召人们检举一切“怪人怪事现象”,赵戈英凭着他多年练就的超级“警惕性”,当然便格外注意翟力丁的行为。
终于,赵戈英发现,在天气最热的那几天,每到晚饭以后,翟力丁便躲进他那间宿舍,好久都不出来。这倒还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总是严严实实地拉上窗帘。而隔窗谛听,可以听出屋内有哗哗的水声。
从不洗澡的人,如何反常地洗起澡来了?洗澡拉上窗帘,一般来说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他住的那层楼全是男同志,几乎没有女同志从走廊路过,又何必遮得严严实实?
不久,单位里修成了淋浴室。一天傍晚,赵戈英有意邀请翟力丁同去淋浴,翟力丁只说有事要办,无论如何也不去。赵戈英几乎将他袖子扯破,他硬是挣脱回了自己宿舍。古怪的是,当晚赵戈英到他宿舍外观察,竟然窗帘严遮,水声哗哗。翟力丁若不是在洗澡,究竟是在鼓捣什么?莫不在销毁什么东西?莫不是正发出某种奇特的声波,供某地方的某种特殊的电子仪器接收?
他将发现的情况汇报给了“工宣队”。“工宣队”责成“革委会”下设的“保卫组”和“群专组”研究处理。当然,一研究,就断定此乃“阶级斗争新动向”。
于是乎设计好了“作战方案”。
先有“侦察人员”在傍晚时去侦察。侦察人员兴奋地回来报告:“翟力丁又拉上窗帘了!”
继之,出动了“先头部队”,蹑手蹑脚地走到翟力丁宿舍门口,然后突然猛敲门板:“翟力丁!快开门!有事儿!”
里面一阵慌乱的声音,似乎是盆子打翻了,水从门缝溢了出来。
砰!砰!砰!
“快开门!快开门!”
“好,等一等,等一等……”
啊哈,翟力丁的嗓音走了板!
按照预定方案,“先头部队”突然破门而入,“后继部队”立即紧跟而上。他们对室内无灯的情况早有应急措施,四只手电筒的光束猛然向翟力丁射去……
翟力丁一声惨叫,只见他还来不及穿上衣服,慌乱中把一块浴巾死死地包住上身,两眼圆睁,满脸惊恐,张开嘴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赵戈英冲上前,伸手把他身上的浴巾扯了下来。
哑场。
突然,赵戈英他们那五六个人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
笑声中,翟力丁颓丧地跌坐在床铺上。他痛苦地用双手捂住了脸。
原来,他左肩膀有一大片浓密的黑毛,直连到左腋窝和左上臂。从生理角度上说,那叫作返祖现象。这名称里虽然也有一个字和“反”字同音,却实在不好和“反革命”画等号。
翟力丁当即得到了解脱。赵戈英他们拉亮了电灯,劝他快些穿好衣服。对他“落实政策”说:“你没事儿。我们全明白了。你应当理解我们的行动,阶级斗争必须天天讲、时时讲、事事讲。提高警惕性是永远需要的。”
从第二天起,翟力丁便得了个“翟毛”的外号。这外号很快传遍了全单位,乃至传到了单位之外。
熟悉并同情翟力丁的人都说,自那天以后,他的性格仿佛发生了一种显著的变化……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首长在视察北京市新建的居民住宅楼时,对普遍没有淋浴设备表示遗憾。指出:今后应在建造时加上淋浴设备,便利居民洗澡。
这消息当然十分令人振奋。必需而短缺的东西,我们应当及早补齐。然而,那并非必需乃至多余甚而有害的东西,何时得以彻底消除呢?
1980年6月写于垂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