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长安暗流(第1页)
第十七章长安暗流与世家博弈秦文龙在西域的功绩传回长安,李世民龙颜大悦,欲待其归朝后予以重赏并委以更要之职。然而,秦文龙在西域推行的文化交融举措,虽得圣心,却触动了长安城内一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与保守观念。长安城中,以崔、卢、李、郑等为首的世家,自恃门第高贵、底蕴深厚,在朝堂与民间皆有极大影响力。他们把控着诸多重要官职的举荐权,家族子弟充斥官场,且通过联姻等手段编织起庞大的利益网络。秦文龙于西域的作为,在他们看来,是对传统礼教与家族地位的潜在威胁。“那秦文龙,不过一小小士子,竟敢在西域大施异邦之风,若长此以往,我等世家之尊威何在?”崔家主在一场世家密会中愤懑而言。众人纷纷附和,皆觉必须设法遏制秦文龙的势头。于是,世家们开始在朝堂上暗中运作。他们买通一些御史言官,弹劾秦文龙“擅改西域风俗,有失大唐体统”“靡费钱财于蛮夷之地,致使国库空虚”等莫须有罪名。朝堂之上,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李世民虽对秦文龙信任有加,但弹劾之声不绝于耳,亦不得不令其暂回长安述职,以平息众议。秦文龙接旨后,深知长安城中暗流涌动,却毫不畏惧,毅然踏上归程。回到长安,秦文龙未及休息,便入宫面圣。李世民于御书房召见,神色略显忧虑:“秦爱卿,你于西域之功,朕心知肚明。然如今朝堂弹劾之声不断,爱卿可有解释?”秦文龙拜倒,从容道:“陛下,臣于西域所为,不过是为大唐长治久安。文化交融可使西域民心归附,贸易畅通则富国强兵。所谓靡费,实乃投资于长远,还请陛下明鉴。”李世民微微点头:“朕自是信你。但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爱卿需小心应对。”秦文龙退出皇宫后,便觉周围多有异样目光。他知道,世家的手段绝不止于此。果然,没过几日,他在长安街头遇刺。幸好他武艺高强,且随身护卫拼死护主,才得以脱身。但此事让秦文龙意识到,必须主动出击,否则将陷入被动挨打之境。他开始暗中调查世家的不法之事。经多方探寻,终于发现崔家在江南一带兼并大量土地,致使众多农民流离失所;卢家则在盐铁专营中偷漏税款,中饱私囊;李家与一些外邦商人勾结,走私违禁物品。秦文龙将这些证据一一收集整理,等待合适时机揭露。与此同时,秦文龙也积极联络朝堂上一些正直之士,如魏征、房玄龄等。这些大臣虽出身各异,但皆以大唐社稷为重。他们与秦文龙相互支持,共同谋划应对世家之策。在一次朝会上,气氛格外紧张。世家买通的言官再次弹劾秦文龙,言辞激烈。秦文龙却镇定自若,待其言毕,缓缓出列:“陛下,臣有本奏。臣近日查得,朝堂之上某些世家,心怀不轨,于国于民犯下诸多罪孽。”言罢,呈上早已准备好的证据。李世民接过证据,翻阅后脸色阴沉:“此等恶行,实乃大逆不道。”当即下令,着刑部、大理寺联合查办涉案世家。世家们未曾料到秦文龙竟有此反击之力,顿时阵脚大乱。然而,世家毕竟根基深厚,他们不甘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利用家族在民间的威望,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声称秦文龙污蔑忠良;另一方面,在狱中对被捕族人百般营救,甚至买通狱卒,妄图销毁证据。秦文龙面对这复杂局面,决定深入民间,向百姓解释真相。他走访长安周边村落与城镇,张贴告示,召开集会,将世家的罪行一一剖析,又展示诸多证据。百姓们起初被世家蒙蔽,但在秦文龙的耐心劝导下,逐渐认清事实。而在狱中,秦文龙安排亲信严守,防止证据被毁。并亲自提审一些关键人物,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其坦白从宽。在他的努力下,一些涉案之人纷纷倒戈,供出更多世家的隐秘罪行。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世家的阴谋逐渐破产,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也被大幅削弱。李世民借此机会,对大唐的官场制度进行改革,削弱世家对官员举荐的垄断权,广开科举之门,选拔更多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之士。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长安暗流与世家博弈中,秦文龙凭借着智慧与勇气,成功化解危机,为大唐的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扫除了一大障碍。经此一役,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但秦文龙明白,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大唐的盛世华章还需要他继续不懈努力地书写。:()穿越回唐之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