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解放区作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解放区文学概述

1、两个理论问题:启蒙转向救亡——主题转变,姿态改变

民族形式问题——风格转变

……

“民族形式”问题讨论

①1940年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向林冰《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认为创造新民族形式的途径就是运用民间形式,否定“五四”经验;

葛一虹《民族遗产与人类遗产》《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认为旧形式都是封建“没落文化”,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②《新华日报》社举办“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后的理论文章

郭沫若《“民族形式”商兑》,认为“民族形式”要植根于“现实生活”,因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毫无可议的,是现实生活”;

茅盾《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不同意以民间文艺形式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不同意把“五四”以来受西方文艺影响的新文艺看作是完全不适宜中国土壤,或者是中国土壤上绝对不能产生的外来的异物,认为各种文艺形式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然产生某种文艺形式。

胡风《论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和重点》肯定“五四”新文艺是在“民主革命的实践要求里”接受了“世界进步文艺的思想、方法和形式”,从而获得了“和封建文艺截然异质的、崭新的姿态”,因此,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不能排斥外来经验。

2、新题材与新的创作主体

以《人民文艺丛书》所收的177部作品为例,其中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军队生活的101部;写农村土地改革、减租、复仇清算等各类阶级斗争的,以及反对封建迷信、文盲、不卫生、婚姻不自主等封建现象的,共41部;写工农业生产的36部;写陕北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历史故事的7部;其他如写干部作风等,有12部。这个题材分布可以看出解放区文学集中写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现实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其所表现的新的生活形态风貌,也是文学史上独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解放区新旧制度的交替与变革孕育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新的作家。这一批作家与“五四”时期和30年代的作家不同,他们……既是作家,又是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者。……不少从国统区进入解放区的作家如周立波、丁玲、欧阳山等都不约而同地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表现新的生活对象,自觉地向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靠拢,成为新型作家群体中的一员。——王泽龙、刘克宽主编《中国现代文学》

二、“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山药蛋派”: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山西文学流派,以赵树理为代表。又称“火花派”。主要作家还有西戎、马烽、李束为、胡正、孙谦等,都是从土生土长的农民成长起来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作家,在自身参加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写作,也有明确的革命目的。

赵树理1906。9。24-1970。9。23原名赵树礼,出生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一穷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在西关模范小学教书时,被举报为共产党,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到省陆军监狱,后流浪到太原,卖文为生。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43年冬,赵树理的父亲赵和清老人被日本兵抓住,惨遭杀害。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任副书记。

代表作以短篇为主,《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登记》(1950)、《“锻炼锻炼”》(1958)等。

“我的作品,我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赵树理《也算经验》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长鼻直,额头很高。眉细而微弯,眼狭长,与人相对,特别是倾听别人说话时,眼角常若含笑。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笑出声来。有时他自己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起来。赵树理是个非常丰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随时觉得生活很好玩,某人某事很有意思,可发一笑,不禁莞尔。他的幽默感在他的作品里和他的脸上随时可见(我很希望有人写一篇文章,专谈赵树理小说中的幽默感,我以为这是他的小说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赵树理走路比较快(他的腿长;他的身体各部分都偏长,手指也长),总好像在侧着身子往前走,像是穿行在热闹的集市的人丛中,怕碰着别人,给别人让路。赵树理同志是我见到过的最没有架子的作家,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妩媚的作家。

赵树理同志讲话很“随便”。那一阵很多人把中国农村说得过于美好,文艺作品尤多粉饰,他很有意见。他经常回家乡,回来总要做一次报告,说说农村见闻。他认为农村还是很穷,日子过得很艰难。他戏称他戴的一块表为“五驴表”,说这块表的钱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那时候谁家能买五头毛驴,算是了不起的富户了。他的这些话是不合时宜的,后来挨了批,以后说话就谨慎一点了。——汪曾祺《赵树理同志二三事》(节选)1990。6。8

1、《小二黑结婚》1943。5于太行

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儿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未觉醒的老一代农民:二诸葛三仙姑

忌讳“不宜栽种”忌讳“米烂了”

“前世姻缘由天定”“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有理想的农村青年人:小二黑于小芹

农村恶霸:金旺、兴旺(武委员会主任)、金旺老婆(妇救会主席)

赵树理在太行区委党委宣传部工作,负责大众化的文艺创作……

2、《李有才板话》1943。10于太行

小说中具有两面性的几个人物形象——

陈小元:本是进步青年,选为武委会主任后,被恒元广聚等人收买。

老秦:面对县农委会主席老杨同志,一开始毕恭毕敬,但又怕将恒元等人的恶行透露,惹来报复;得知老杨是长工出身,马上看不起他。最后阎家山的问题解决,又跪地对老杨等人磕头谢恩。

章工作员:工作不细致,一度将阎家山评为模范村。(类似于《小二黑结婚》中的村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