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 6 章(第1页)
“王九郎出身太原王氏,世家子弟,家中子弟世代为官,他长兄在礼部任职,也兼任国子监教习。
“这些出身士族的子弟天生就是要为官的。”
一个身穿道袍的男子如此对檀华讲。
檀华手边临摹着一卷行楷,她一边写一边听对方讲。
洛京是大昭的都城,也是政治中心,皇宫是这座城池的心脏。
檀华住在这心府之内,对国朝也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大昭是一个不存在她过往认知的朝代和国家,也没有自己熟悉的历史人物,但和她所知的古代还是有些相似点的。
比如有皇帝有皇后,各个阶层等级分明,有世家大族,也有贫民百姓。
出身世家的人天生便是士子,这些人幼年时便被当做“君子”培养,学的是诗词歌赋,御前奏对,弓马骑射,而君子本身就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他们长大了可以通过有德之人的举荐入朝为官,因为举贤不避亲这一条举荐原则,举荐他们的人不仅是欣赏了解他们才华的无关之人,也可以是师长亲友。
而一些出身不显的寒门书生,他们拜师不易,便是学成,若是没有一些有分量的人举荐,也只能参加科举,搏一个前程。
洛京为首都,多得是世家和勋贵。
“如此说来,洛京有许多和王九郎一般的男子了。”
“京中有许多年轻男子,却不能再找出第二个王九郎。”
“哦?此话怎讲?”
道士不急着就刚才的闲谈继续说,而是抬起手,指着一个字说:“这里的间距差一些。”
檀华对照旁边的临摹本看了看,说道:“不止是间距,字形也差一些。”
这幅字帖,她练了快到一年了,总觉得差点意思。
“练字是水磨工夫,柳大家的字本身就难写,比之开始,殿下的字已经进步很多了,假以时日,殿下定能写出自己满意的字。”
见她换了一张纸,重新落笔。
那年轻道士也习惯了,看她从头到尾重新临摹眼前这篇文章。
他知道永寿公主的字差那一点差在哪里,她喜欢潇洒飘逸的字,但要写下这样的字所要下的功夫比其他的字要下的功夫更多,而且这样的字往往是指腕有力的男人所写,永寿公主虽然不瘦弱,但久病之人,的确没有那样的力气。
只能苦练对笔的把控。
只说女子练字,戚夫人的簪花小楷倒是比这位柳大家的字好学很多,偏偏永寿公主不喜欢。
永寿公主是个有几分执拗的人,他若是说不如去练习簪花小楷,必要惹她不悦。
想到此处,便继续说王九郎的事情,权当是个谈资:“王九郎是王家这一代的菁英子弟,他三岁能文,幼年时因为聪慧被他的祖父也就是已经致仕的王尚书带在身边开蒙,他十一岁时,恰逢临安王设宴,曾作过一片辞赋,被赞文辞妙丽,才华无双,世间少有。只是经此之后,便很少听他的消息,王九郎十二岁那年拜儒家大师郑源为师,被收为亲传弟子,带在跟前教导,据说郑源待他如亲子,便是亲生儿子在王九郎面前也要退一射之地。”
这些年,檀华在古代生活得久了,对古代的风俗世情也了解的多了许多。
古人极其重视师徒传承,对于一些人来说,能够传承自己学问和理念的弟子,比普通的儿子更为难得、也更受重视。
“再后来,他前几年回了王家,有人举荐他入朝为官,陛下也两次下过召贤令,他都借口身体不适推拒不往,前段时间陛下下了第三次召贤令,这一次王九郎才终于应召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