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第1页)
这段时间来,吏部的一群官员可谓是忙得焦头烂额,那边临近京城内外好几百位官员的任期考核,人手本来就已经不太够了,但上面偏偏又出了一件贪污受贿的大案,为首之人被处决后,陛下还下令一查到底,要将底下那些参与过的官员也都要彻查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牵扯的污吏。
这一来,有不少二十多年前的记事案也要被翻出来,少说都得花三个月,但陛下就只给了一个月的期限,生怕完不成差事,因此不少官员直接就歇在了衙门,李桢就是其中一个。
自一年多前中了状元后,她便主动请求进吏部,从六品主事开始做起,如今已是从五品郎中。
陛下交代的这件差事听起来是难,想要从本朝的考核册中找出与贪污之人有关的线索,犹如大海捞针,但若是划定一个范围,便容易的多了。
贪墨案的主犯户部侍郎是青州的农家女出身,早些年中了进士,娶了世家子后,便在京城一路飞黄腾达,靠着岳母提携坐上了户部二把手的位置,谁料还不满足,私底下竟悄悄干起了卖官的勾当。
刑部那边虽然把牵涉的京城官员倒是查了个底朝天,但底下的仍有漏网之鱼,陛下的命令是一查到底,无论大小,可谁都知道这是个苦差事,互相推委之下,最后落到了吏部的头上。
李桢向老尚书提议集中人手彻查青州近二十年的官员升迁情况,果然发现以青州出身的户部侍郎为首,那一年从青州上来的那批官员都不太干净,其中应该还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姻亲关系。
但这些就不是单靠吏部的记事案就能查出来的了,吏部接了这件差事,只要将升任情况有问题的官员名单交上去,剩下的就都要看陛下如何定夺了。
不过涉案的青州官员名单被整理出来后,老尚书就单独把李桢叫了过去。
老尚书年近六十,腰已经有些弯,步履也有些蹒跚了,但精气神却很好,像个慈眉善目的先生。
看着这个穿着青色官袍,面容俊秀的年轻后辈,她似是长辈在唠家常般,问道:“没记错的话,你进吏部已经有一年了吧,自古状元都是去翰林院,倒是少有直接进六部的。”
李桢回答道:“下官进吏部已一年三个月。”
老尚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时间也不算短了。”
老尚书在官场沉浮多年,光是在吏部就待了四十年,自认为是有看人的本事的,直接告诉她,眼前这个年轻人并非池中之物。
原本她是觉得,就算完不成差事,陛下看在她一把老骨头的份上,最多是训斥两句,罚个俸禄什么的,但没想到这位新科状元却给了她一个意外之喜。
只是这样的人才,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吏部能够容得下的。
老尚书也有惜才爱才之心,便道:“贪墨案这件差事办的不错,只是我年纪大了,容易犯老糊涂,恐在陛下面前说不清,你便随我一同进宫面圣吧。”
李桢很快就明白了老尚书话里的意思,拱手道:“学生谨遵安排。”
吏部虽为六部之首,但老尚书年事已高,无心经营,渐渐便变得有些不起眼了,吏部内不乏有不平之辈,觉得陛下不应该任用一个头发都已经完全发白的老顽固,但李桢却不这样认为。
在官场中,有些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
就拿老尚书愿意采用她提议的法子归类查阅记事案来说,就足以证明其并非迂腐不通之人。
薛宝代原本定了午后出门的,公公让他为李桢归家做准备,刚好绸缎铺子的老板派人来通知说从江南那边新进了几十匹绸缎料子,都是那边当下时兴的花色,其中还有两匹出了名难得的浮光锦,听闻穿在身上波光粼粼的,很是好看。
他都让铺子的老板给自己留了,但临到时外头却是突然下起了小雨,天色也雾蒙蒙的。
薛宝代一点都不喜欢下雨天,不仅空气潮湿,弄得整个人都不自在,湿滑的路面还容易弄脏衣服,若是脸上再沾到雨水的话,精心捯饬的妆容还会花掉,那样脸蛋就不好看了。
所以下雨天他是绝对不会出门的。
这样一来,他只好待在小春院里无聊的打发着时间。
这场雨一直淅淅沥沥的下到晚上,雨天本就容易犯困,想着明日不用去明净堂请安,可以睡个好觉了,薛宝代躺在可以容纳两个人的婚床上,一个人乖乖的占着里面的位置,很快就睡了过去。
只是这一夜,宫墙内却并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