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派克钢笔(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晚饭后,汤冉冉回了卧室,脚上的拖鞋随便一踢,整个人栽倒进懒人沙发里。

“闺女,要不咱换个工作吧?”宋舒的话在脑子里响了一遍又一遍。

汤冉冉凭感觉伸手臂够了一下桌面,一个浅黄色相框应声滑落到她的怀里,上面装裱的是她在南城日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被编辑修改到只剩四百来字,业内人称“豆腐块”。

严格意义上说,那不是她正式踏入新闻行业的见证,却在日后的许多个彷徨时刻提醒她初心可鉴。

人总要对什么事情有执念的话,在汤冉冉这里,当记者算一个。

在南城大学读新闻的四年,她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汲取,学习新闻史、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评论……

不做考前临时抱佛脚的选手,而要坐在每门专业课的教室前排,汤冉冉想和内心渴求的知识离得近一点、再近一点。

付出产生回报,努力学习可以顺其自然地收获知识,但生命中总有努力掌控不了的事。

汤冉冉抚摸着相框的棱角,到现在还是会自责晚了一步……

大三暑假,院新闻系的老师推荐汤冉冉到南城日报做实习记者,接到这个消息后,她的内心比那个夏天正午的阳光还要火热。

“爷爷奶奶,你们要在报纸上看到我写的东西了!”汤冉冉一回家就冲进老两口的屋里,像个小孩子一样叽叽喳喳地汇报了这个好消息,说话间高高的马尾跟着飒飒摆动,也像沾了喜气。

“嗬——我孙女真争气!”爷爷笑呵呵地起身,从口袋里摸出钥匙打开了书桌的第二个抽屉,拿出一个手掌大小的硬纸盒递给她,说,“打开看看吧。”

盒盖“嗒”一声打开,里面是一支派克钢笔,外观是黑金色,笔身设计沉稳大气。

“爷爷……这是?”汤冉冉拿出钢笔握在手里,重量刚刚好。奶奶看她爱不释手的样子,捂着嘴笑也不解释,显然早就知道抽屉里藏了一支钢笔。

“是我和你奶奶给你准备的入职礼物,本来没想现在给你,看来到时候还要再给我们冉冉买一份喽~”爷爷的语气中满是宠爱。

汤冉冉鼻尖一酸,就差竖起三根手指发誓了,话音带着微弱的哭腔,“我一定好好实习,写很多篇稿子给你们看……”

“瞅瞅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哭鼻子?”奶奶笑着颤巍巍抬手,轻轻拍着汤冉冉的后背,催促说,“行了行了,也把好事和你爸妈说说去……”

之后实习的每一天,汤冉冉都把钢笔塞进背包的内侧拉链口袋里,她没舍得用,只是放在身边就会产生满满动力。

半个月后,带她的记者老师提出可以独立写一篇稿子试试,检验下实习的阶段性成果,汤冉冉兴奋地和宋舒说了一声自己要晚一会回家,要留在报社把稿子写完。

那一天的黄昏,独属于夏天的晚霞把天空烧得通红,汤冉冉在冷气充足的报社大楼里却难以静下心来。

突然,一阵熟悉的铃声响起,是宋舒打来的,她接起,“喂,妈,我不是说了不回……你说什么?”听筒里还在讲,她已经蹭地从座位上跃起。

冲进电梯,浑身颤栗地盯着楼层下降的数字,电梯门一开她飞奔出去,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开口说:“师傅,去南城医院!麻烦快一点!”

二十五分钟后,医院急诊室,宋舒掩面倚在汤东民耸动的肩头,不知所措的汤冉冉搀着爷爷枯萎的手臂……

这个世界上,关于戛然而止的解释又添了一笔。

在殷红的夏日傍晚,小时候会指着报纸一遍遍教她念出“本报记者”的人,永远地停留在过往的岁月里。

举办葬礼的那天,亲朋相聚,宋舒艰难维持着面色从容,像聊家常一样讲述前后经过,大概是那晚她喊婆婆吃晚饭的时候,发现人一直在睡着没醒,送到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

听的人都感慨“老人有福气,没受什么罪”,年近九旬,安然离去,这是喜丧。

喜丧,汤冉冉那天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甚至像盖棺定论一样要覆盖掉她所有的痛苦情绪。

告别仪式上,殡仪馆提供单支的菊花,汤冉冉拿了一朵放在吊唁的位置。

在主持人的串词中,她平静地完成了一项无可回避的人生课题,泪水攒聚,眼眶酸胀,她其实没想哭的。

懒人沙发里,汤冉冉坐起身抹了把脸,把相框重新放回去,像是安置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斯人已逝,幸好她还一直握着那支派克钢笔,奔跑在做一名记者的道路上……

汤冉冉缓了一会,心情平复后准备去洗漱,这时手机响了,是江成川发来的消息。

他问:“稿子还顺利吗?”

“嗯,交上了,正常情况下月底会刊发。”

“那就好,注意休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