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三合一(第4页)
每天按时上课,到点回家,完全不理会课堂的风起云涌和就坐在他身侧的三皇子。
宋佩瑜觉得自己有必要好好冷静一下,起码要明白他能接受‘糟糕’到什么程度的三皇子。
如果他今天对三皇子觉得失望,明天又觉得三皇子还能再抢救一下。
不仅是对他自己和三皇子的不负责,也是对宋氏和赵国不负责。
试图冷静的时间里,穆和的事也尘埃落定。
穆和封了正四品的赞治尹,补了礼部的五品官。
宋佩瑜猜不透陛下如此决定是不是有深意在,由着自己的脾气,提着两坛从梨花村带到咸阳的好酒去找二哥,请对方多多关照新官上任的穆郎中。
期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在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宋佩瑜温泉庄子里的反季蔬菜已经长势旺盛,产出供给宋府绰绰有余,还能拿些送出去做个人情。
宋佩瑜大喜,特意挑了个大家都不上学不上班的日子,在天虎居摆上锅子,邀请兄长们来同乐。
宋景明和宋景珏正是要闲得长毛的时候,天还蒙蒙亮就不请自来,直接摸向宋佩瑜的被窝,气得以为自己好不容易能睡个懒觉的宋佩瑜披头散发的追着两个人打。
兴头上来要往屋外跑的时候,喋喋怪笑的宋景珏毫无预兆的和门外的宋瑾瑜对视,顿时僵在原地。他背后的宋景明和宋佩瑜却没客气,接二连三的撞了上来,硬是将已经刹车成功的宋景珏撞进了宋瑾瑜怀中。
于是等其他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三个人愁眉苦脸的坐在一起被宋瑾瑜考较功课的画面。
宋五直接笑出声来,“这么大了还怕考较功课,你们羞不羞。”
宋景明配合的以广袖遮脸,苦笑道,“我近日多将心思用在了户部账册和吕氏兄弟的宴请上,竟没发觉已经多日没看书本了。”
宋景珏摸着后脑勺,发出来自灵魂的质问,“我年后就要去金吾卫,都是要做差事的人了,为什么还要读书?”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放在宋佩瑜身上,宋五笑着搭上宋景珏的肩膀,不怀好意的望着宋佩瑜,“他们都有借口,狸奴整日在东宫读书又怎么说?”
宋佩瑜丝毫不慌,张嘴就来,“五哥总把我当成傻小子,谁去东宫是为了读书?”
众人愣住,然后哄堂大笑,纷纷拿着宋佩瑜打趣。
宋瑾瑜合上手中的书本,满意的点头,“有你们这番话,今后书本上的考较就免了,其他方面还是不能懈怠。”
三个小的不敢在宋瑾瑜面前多放肆,一本正经的表示自己受教了,脸上却不可避免的因为宋瑾瑜的夸奖染上了兴奋。
平日里各忙各的兄弟聚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还是朝堂上的事。
就算是宋佩瑜没让大家来吃新鲜锅子,他们也会另外找由头聚在一起。
只不过从前没有三个小的参与的份而已。
宋佩瑜的青菜受到了一致好评,土匪如宋五还想将宋佩瑜的庄子也一起端了,好在庄子大家都眼馋,才没让宋五一人得逞。
说着说着,话题又转到了礼部上,新上任的礼部右侍郎将给重奕的朝服定为普通皇子礼服的制式。
重奕拿到衣服的那天,宋佩瑜就在现场,也是凤姿不外乎如此。
重奕只当是多了件新衣服,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永和帝却不怎么满意,证据就是从那之后,礼部右侍郎屡遭永和帝训斥。
礼部那个废物尚书终于凭借自己成功揣摩帝意一次,将正事都丢给宋二,自己见天儿的找右侍郎的麻烦。
“谢侍郎何必非要逆着陛下的意思来?”宋佩瑜十分费解。
从赵国安定上来看,就算永和帝不喜欢重奕,群臣也要拼命的抬着重奕才对。
而且通过宋佩瑜深入东宫的观察,起码目前为止,永和帝和重奕的关系非常融洽,作为父孝子慈的代表,永和帝勤政殿里的好东西,都未必有东宫的多。
大势和上意都如此明显,谢侍郎未免太头铁了。
“近日陛下收到些格外有趣的奏折,忍不住拿来与我共赏。”宋瑾瑜慢条斯理的抹平袖子上的褶皱,“吕、成、林、谢联合上折,请陛下充实后宫。又催促陛下早日给殿下娶妻,连人选都列好了。”
宋二眉梢微动,开始盘算宋氏适龄的女孩。
可惜他的芳姐儿年岁小些,注定和皇子妃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