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第2页)
果不其然,桑榆沿着河岸边上只走了一个来回,东挖西挖,所到之处,都是惊喜,越靠近河流土质越好。
太好了!
等把陶器制作出来,就可以拿去集市换盐。
部落里的锅碗瓢盆也能得到解决。
想到自己来这里这么久,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喝过一口开水,顿顿烧烤让她觉得心里肺里都干燥得不行。
桑榆立即让手工队的成员赶往河边,搭建几个草棚子,准备在这里制陶。
对于如今的手工队来说,搭草棚子还不是信手拈来,不到半天就把三个大草棚给搭好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建窑了。
之所以要建窑,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烧陶的成功率。
陶瓷的烧制需要经过上千度的温度才能炼成,之所以有些陶烧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但是如果建造土窑,就能把温度给控制在里边,再有木炭柴火的加持,土窑最高也能达到上千温度,陶土里面的矿物质在烈火的烤制之下发生化学反应,陶器也能受热均匀,大大地提高了成功率。
角和岩二话不说,根据桑榆的要求,开始动工。
桑榆将这些毫无杂质的高岭土,加上杂草和水进行搅拌做成黏土,让这几个人轮流上去踩,把泥巴踩了个通透。
再指挥着角和岩把这些黏土堆起来,搭成一个馒头形状的窑,里面一次性可以放置四五十个胎胚。
当然,建窑的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由她亲自上手做示范,岩和角两个人打辅助。
很快,一个中间空大,出口狭窄的馒头窑就做成了,土窑两边还各开了一个小口子,方便把燃料塞进去。
桑榆让聋去砍柴,背到窑边做备用。
其他所有手工队的人一起参加捏制陶器的胎胚。
因为没有自动旋转盘,只能是徒手先捏着试试。
有些人手笨,捏出来的模具奇形怪状,丑到了极致。
桑榆不得不绞尽脑汁做了几个半自动的□□,一个转一个捏,虽然费人,但做出来的胎胚在外观上已经好看了许多。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人搞得歪歪扭扭的,不过-->>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