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第3页)
自己一家当年是途经匪患之地淮南时出的事,彼时霍正鸿作为新军武官,淮南正是他所辖之地。
兄长因为自己父亲死于土匪之手,霍正鸿便用同样的方式为兄长报仇。
当年薛家被土匪灭门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霍正鸿以此为契机,请兵剿匪,将当时淮南匪患彻底解决,也由此声名鹊起,麾下兵马剧增,随后又在前清覆灭,以及之后的反复辟中,一次又一次站对位置,成就了眼下的金陵霍家。
但这些都只是自己根据当年之事的推测。
他找人牵线,来到金陵,进入霍家,准备彻底查清真相后,再为薛家报仇。
几经调查,尤其是从王旅长那里旁敲侧击后,他确定当年土匪一事是霍正鸿所为。
只是细节上与自己所推测的又有些出入。
而原本自己想象中的仇人,不仅不是恶贯满盈之辈,行伍出身的霍正鸿,性情竟十分慈善仁和。
这几年军阀割据,为抢地盘,争来斗去,烟土泛滥,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而军阀背后大都有帝国势力,等着瓜分蚕食华夏这块肥肉。
倒是金陵霍家,虽未禁烟,但只征烟土税,并不靠贩卖烟土养兵,又给城中烟馆定下许多严苛规定,金陵烟患显然要好不少城市。
也与野心勃勃的洋人走得不近。
霍家如今虽是霍大公子主政,看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霍家的民心,却是靠霍正鸿多年积累,若霍正鸿身死,对金陵虎视眈眈多时的几方,定然会有大动作。
金陵一乱,受罪的还是百姓。
若因薛家私仇,便让一地百姓陷入水火,他薛槐又何尝不是罪大恶极之人?
他吃过许多苦,受过许多挫,全靠着复仇的信念坚持下来,却在踏入金陵后,开始慢慢动摇。
而真正让他决定放弃复仇念头的……
是攸宁。
他的心原本早被经年累月的仇恨冰封,可攸宁炙热的爱意,却让他心上那坚不可摧的冰霜渐渐融化,露出原本的血肉,让他清晰地体会到什么是爱与被爱。
这感觉实在是令人快乐到沉迷。
他被仇恨裹挟多年的痛苦,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解。
从年他心中只有仇恨,对人生从未有过任何期待。
而如今想到往后生命有女孩相伴,那便实在值得憧憬。
只是放弃复仇,已是不孝,再让他往后日日与霍正鸿以翁婿相处,断然是做不到。
他只能选择带攸宁离开。
一切都很顺利,只等八月份,他就能名正言顺与攸宁离开金陵去北京,过属于两个人的日子。
可手中这封舅舅的来信,却让他心中浮上一层阴云,一股不好的预感升上来。
舅舅也查到了薛家当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