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月而归(第1页)
"下官这半年来,走访了沿河十八个村落,记录了每一户的农田面积、收成、漕运费用。若是殿下不信,大可派人查证。"
这话说得不卑不亢,却字字有据。四王爷的脸色更加难看,显然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谙世事的愣头青,竟然准备得如此周全。杨叙道却兴致勃勃,眼中欣慰赞赏不言而喻。
"修建河堤所需银两,"他继续道,"依下官估算,三年便可收回。若是算上漕运便利带来的税收增益,以及农田增产的赋税,五年之内便可获利数倍。"
堂中一片寂静。杨叙道忍不住露出几分诧异的神色。这哪里是一个七品小官该有的见识?分明是胸有丘壑,只是一直不显山露水罢了。
"放肆!"四王爷沉默片刻,怒道,"你一个七品小官,也敢妄议朝政?你可知道修筑河堤需要多少银两?那些银子,难道不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更重要的地方?"吴希澈轻声重复,目光却愈发清亮,"王爷的意思是,修书院,比保全百姓性命更重要吗?"
这话一出,堂中顿时一片哗然。就连明希也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这话说得太过直白,几乎是在明目张胆地驳斥四王爷了。
他低下的背却突然直起来,那双永远和气温良的眼睛第一次藏不住怒气,他铮铮有声,字字清晰:“清流之士常言远庖厨,可是哪位尝过百姓的粥水?清谈误国,实干兴邦。若是连百姓饥寒都不知,又如何谈识文论道、治国安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其躲在书案后纸上谈兵、清谈高论,不如走出头顶四方天空看一看,看一看百姓真正在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你!"四王爷气得浑身发抖,"你竟敢。。。。。。"
"殿下息怒,"一个温柔的声音插了进来。是"杨明希",她端着茶盏款款起身,"吴大人年轻气盛,说话莽撞了些。想来是与那些百姓接触得多了,一时心急。"
这话说得体面,却暗含讥讽。明希听得分明:年轻气盛便是不知轻重,与百姓接触便是降低身份。从前的她也是这般想的,可此刻听来,却觉得刺耳。
"二姐说得是,"她忽然开口,声音清亮,却不难听出那隐隐颤抖,想是气急了一般。"夫君确实年轻气盛,总是为了些小事劳心费神。前些日子查账,为了工部多出来的几笔银两,竟连着几日没睡好。"
此话一出,堂中气氛骤然一变。四王爷的脸色更是难看。工部这几年账目不清,外头早有传言,只是一直查不出个所以然。如今她这般说,岂不是在暗示什么?
"三妹妹这是何意?"果然,"杨明希"蹙眉道。
明希抿唇一笑:"没什么,只是见夫君为公事操劳,有些心疼罢了。"她稍稍偏头,看向脸色铁青的杨叙道,"二叔说得对,修河堤确实要花不少银两。不过若是工部账目清楚,想来也能省下不少。。。。。。
四王爷面色一沉:"这是要与本王为难?"
"妾身不敢,"明希神色愈发恭谨,"只是听闻王爷近日在朝中力主修书院,想必是为了开启民智。如此盛举,妾身敬佩得很。"
四王爷眉头微松:"既知如此,何必咄咄逼人?"
明希莞尔一笑:"妾身近日读《礼记》,有感而发。书中说远方之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王爷兴建书院,原是好事。只是。。。。。。"
她故意顿了顿,又道:"正如夫君方才所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南屏县年年遭水患,百姓颗粒无收,纵有书院,又如何能安心读书?"
"你。。。。。。"四王爷正要发作,吴希澈却适时开口:"夫人说得有理。下官近日走访南屏,见那些孩童因水患而失学,心中着实不忍。"
明希目光一转,又道:"王爷,您看这银两,若能用在河堤上,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感念朝廷恩德。到那时,书院门庭若市,岂不更能彰显王爷德政?"
四王爷神色微动。明希知道时机已到,又轻声补充:"更何况,若是这账目出了差错,怕是要坏了王爷的清誉。妾身斗胆献言,不如趁早查明,也好教天下人信服。与其清谈误国,不如实干兴邦,我一个小女子都懂的道理,各位大人又怎会不懂?"
话未说完,却听见一声干净利落的轻笑。她循声望去,只见吴希澈正看着她,眼中满是笑意。那笑容干净明亮,她也不由得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