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党争(第2页)
最早支持章越的官员多是太学生出身,之后派系错综复杂,如西北派沈括等一大波人,还有蔡氏苏氏兄弟,还有章越的宗亲学生。
他们都是相信章越,认同章越人格魅力,但对他政治主张并非完全认同,好比蔡氏兄弟,苏氏兄弟都有所出入。
太学生出身的官员,都是相对有抱负的,对于眼下的官场抱有极度的不满,这些人甚至有从当今官场中另起炉灶的打算。
范仲淹变法,太学是变法重要支持力量,譬如胡瑗石介等等。
可是王安石变法时,太学生却不支持王安石,这才有了六直讲事件。王安石为了控制太学,将太学直讲都换上自己心腹,实行三舍法,因为上舍可以直接免试做官或是免考。
导致太学生到处奔竞,这一士风一直到了宋徽宗都没怎么改变。
北宋末年,物价奇贵,百姓戏称为‘天下百物皆贵,唯读书人贱’!
章越上任后借蔡确之手,将太学虞蕃案里王安石任命一派直讲都清除出去,重新更换直讲。
二程及张载门生都是这个时候入仕的,太学学风终于为之一变。
章越之后改革太学,录取名额中必须有一半寒门子弟(三代以上无官身)。
同时经蔡京倡议,以县学每年举荐二人至州学,州学每年举荐二人至太学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从中枢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通过自主招生的太学生以及州县太学生,再经过太学培养熏陶,最后从太学肄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如今科举太学生出身的官员就占据了三分之一。更不用说还有武学,医学出身武将,医官等等。
现在蔡确通过自己和向七在太学中影响力,在太学中招兵买马,此举触碰了章越的逆鳞。
黄履道:“持正,近来通过结社为名,在太学生中设各种社,以此招揽太学生,最后再笼络以官职。此事我曾警告过他,可惜他没有听,否则不会走到这一步。”
宋朝民间结社之风极盛。
章越判国子监时,就在太学里组织了蹴鞠社。免得后世人嘲讽中国足球自高俅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如今太学的蹴鞠社与民间蹴鞠社齐云社还进行过比赛。
可是蔡确却通过这些社作为外围,暗中来招揽心腹党羽。
韩忠彦则目光闪动。
章越言语中有几分森然地道:“持正此举亦是无法,他不做,未必没有别人做,别人不做,未必后来人不做。”
“与其犹犹豫豫,倒不如咱们自己做。”
章越看了韩忠彦道:“你近来在梁园中多聚议朝廷之事?”
其实章越一系中,太学生出身的官员众多,除了黄履,韩忠彦外,还有出任过太学直讲的叶祖洽等等。
太学生入仕之后,韩忠彦,黄履从中挑选精英跻身‘太学派‘。太学派已成为章党的重要政治力量。
韩忠彦还掩饰地道:“不过是大家闲聊罢了。”
章越道:“不,我倒是赞同,你可以从太学出身官员中,再选取十余二十余人。”
他们常聚城外韩忠彦买下私邸‘梁园’,同时梁园也是汴京的别称。
章越见他们在此商量国家大事,有所意动。
章越这也是借鉴了仙侠小说里的外门弟子,内门弟子,真传弟子,长老,掌门的设定。
章越心道,自己这般就是【太上掌门】就行了。
黄履道:“此事要办得要有分寸。陛下是不喜下面官员中结党的。”
韩忠彦不满地道:“安中你太谨慎了,欧阳文忠都说过君子党和小人党,朝堂中何人不结党,何人不攀附。陛下心底也是知道。”
“现在都说我们二韩一吕一章成了唐朝时的世家,我看度之说得对,不如以‘义’合之为君子党。”
“平日我们在梁园商量的官员,本就是支持丞相这一次改制的,不似他人。我觉得这改制便是天下之大义!”
陈瓘心道,丞相方才言要以义治国,而不是以人治国,看来是有的放矢了。
至于韩忠彦所言的他人,怕是苏氏兄弟和蔡氏兄弟了。
章越心道,他下野之后也是需要这一股力量维系,比起蔡卞出任皇六子讲官,这是一步棋。同时自己还需要一个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