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85 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曾巩道:“和尚,你是我师弟,知道这个倒也无妨,只是我这次是要好好地敲打他的,你还是莫要插手了。”

欧阳辩忽而看到窗户外面有人影一闪而过,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便大声道:“子固兄,你教育弟弟的心思我可以理解,子宣兄这人我是清楚地,他不是个坏人,相反对我还是很好的。

我尤其敬重他的学识以及为人,这次估计只是无心之失罢了,请看在我的面子上,让他参与这次科举吧,十年han窗何其不易,千里迢迢更是艰难,何必耽误了子宣兄的大好前途呢!”

曾巩深深看了欧阳辩一眼:“和尚,你真是这么认为的?”

欧阳辩笑道:“那是自然,我和诸位兄长朝暮相处,自然能够感受到诸位兄长对我的爱护,岂能不知!”

曾巩点点头:“既然是和尚你求情,那我便给他一个机会,不过还得晾着他几天,让他长长性子!”

欧阳辩笑着点头。

第二日看到曾布,曾布对他极为友善,而且也能吃得下饭了,欧阳辩只是笑而不语。

不是欧阳辩为小人辩护,而是历史的潮流如同奔流的大河,他终究是无法阻拦的,干脆做一个顺水人情,即便不让人感激,但也不能被人嫉恨,否则被一个宰相嫉恨上,自己的富家翁生活怎么可能存在?

第94章我真不想当学霸啊!

曾家兄弟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于欧阳一家来说,欧阳修出使是第一要事,而欧阳发要入学太学是第二要事。

欧阳发已经十五岁多,已经开始要为科举做准备了,总是在薛氏私塾里厮混总不是什么事。

欧阳修找到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的胡瑗,请求将自家大儿子送进去。

胡瑗对此相当重视,这里面也有一些缘由。

胡瑗一生之命运和范仲淹紧紧相连。

景祐元年,42岁的胡瑗开始到苏州一带设学讲授儒家经术。

时值原朝廷中向来重视文教的范仲淹因反对废后被贬该地任知事。

翌年范在南园开办郡学后,聘他为首任教席,并送自己的儿子范纯佑拜其为师。

到任后,他即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校规。

由于范公子能带头遵守,故其他出身豪门的学生无一胆敢肆意践踏。

在知州的鼎力支持下,郡学很快就成为了全城各地学府的楷模。

景佑三年,经范仲淹的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与知杭州的音乐家阮逸同赴开封接受正急于雅乐改进的宋仁宗召见,并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

其间,他合乎古礼的文雅举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赞赏,事成后即被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

康定元年,随镇守延州的范仲淹到陕西,被举荐为丹州军事推官。

此间撰《武学规矩》一书,提倡国家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

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取胡瑗教学法撰为《学政条约》颁行全国,并效法湖州的办学经验兴办了一所中央太学。

可以说,因为范仲淹,胡瑗才能够一步一步道今日的地位。

而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关系天下皆知,虽然没有正式的师生之名,但范仲淹和欧阳修着实有些师生之实。

感恩于范仲淹的恩情,胡瑗对欧阳修的请求非常重视,甚至亲自到欧阳家中。

胡瑗既然来了,就不仅仅是考较欧阳发了,考较欧阳发不是他的目的,因为无论欧阳发学识深浅,总是得让他进学的,他来是因为要好好地指点一下欧阳修其他的三个儿子,没有意外的话,以后这三个一样要进太学的。

胡瑗先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