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祸福相依(第3页)
后来,银子就被一个叫黄小生的人冒领了去,我这里还有那黄小生的字据在呢。”
说着,杜朝轩就从身上,又摸出了那张字据来,且说道:“县老爷请看,这字据上,有那黄小生盖的手印,请县老爷验证。”
黄厚实一听,急忙抢说道:“县老爷,这字据肯定是假的。我儿子黄小生从没读过书,他目不识丁,根本不会写字,又哪里立得了什么字据。”
杜朝轩不慌不忙,说明了代写字据的前因后果。孙知县听完杜朝轩所说,觉得合情合理,并非谎话。
而黄厚实却前言不搭后语,所说自相矛盾,似还有重大隐情末曾说出。就一拍惊堂木,大喝道:“黄厚实,你个大胆刁徒,你报案时曾说你儿子上京赶考,借来银两作盘缠,现在又说你儿子从没读过书,目不识丁。
那本县来问你,一个目不识丁之人,怎能上京赶考,分明是你一派胡言。在糊弄本县,来人啊,给我大刑侍候!看他招是不招。”
黄厚实一听,要对他动刑,顿时吓得屁滚尿流,为避免受皮肉之苦,只得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当黄厚实引诱杜朝轩平分银两,杜朝轩坚决拒绝后,他突然心生一计,急急忙回到自己家,又到邻居汪秀才家里,谎借来一套读书人的衣裤鞋帽,叫自家儿子黄小生穿戴整齐,赶到杜朝轩那里去,冒领下银两,他坐在家里静候佳音。
可他儿子黄小生出门去后,很长时间不见回来,他担心会出什么事,就去寻找路上接应。不想在半路之上,就见着自家儿子,已经被人杀死在那。
黄厚实估计,是儿子冒领时露出了马脚,双方为抢夺银两,而发生斗殴,杜朝轩杀死儿子,凶手肯定是杜朝轩无疑!于是他急急忙忙到县衙报案,谎称儿子借银子上京赶考,途中被人劫财害命。
孙知县接到报案,立刻派出衙役、仵作等人,由黄厚实带领着,去往现场勘查,顺便追缉凶手。
当他们验看好尸体,正要去追寻凶手之时,赶巧就遇上了杜朝轩与范文泽二人一同去找黄小生,要讨回被骗的银两。
孙知县听了黄厚实的交代,心想“杜朝轩信了黄小生的谎言,收了字据,自愿将银子交给他,怎么还会去杀死他呢?!如果杜朝轩是凶手,怎么又还带着范文泽去找黄小生讨银子呢?!这不是自投罗网么?!一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那个“黄雀”所见,凶手自在后来人中。孙知县决定亲自去现场察看一番,也好寻些蛛丝马迹,追查出幕后真凶。
他带上一帮衙役、仵作以及原、被告,一起赶到出事地点。
黄小生此时气竭身亡,倒卧在路边,经过检查,发现他右手拇指上的墨迹与字据上的指印吻合,说明杜朝轩所立字据是真的。而死者身上只有一处刀伤,一刀刺中了心脏部位,致其毙命,说明凶手是个善于操刀之人。
,!
孙知县转问那黄厚实道:“黄厚实,你们这附近,可有杀猪宰羊的屠户?”
黄厚实忙回道:“有,有,我家西面,隔壁邻居,就是一个杀猪卖肉的屠户,他姓郑,叫郑阿大。可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孙知县并没与他作回答,再次地仔细在现场周围搜索了一番。突然,孙知县眼睛一亮,便在草丛之中,发现一团带血的东西,他走过去,拾了起来,展开一看,原来是一块女人用的手绢,上面绣着一对鸳鸯,还有一枝杏花。
黄厚实一见手绢,立刻惊叫道:“县老爷,这是我家东面隔壁,那汪秀才老婆的手绢,怎么会在这里呢!?”
孙知县一听,忙问道:“哦!何以见得就是那汪秀才老婆的手绢呢!?”
黄厚实回答道:“县老爷,不会错的,汪秀才的老婆名叫杏花,她常到我家里串门。记得有一次,她把这手绢掉在了我家里,我拾到之后,叫我老婆给她送了回去,所以我认得此手绢。”
这乃是一条极办重要的线索。对于寻找真凶,具有大作用。于是,孙知县叫黄厚实收了黄小生的尸,先回家后,再到县衙听候发落。
孙县令还派出两名衙役,把汪秀才家的杏花拘传到了县衙,进行审问。那杏花在证据面前无法抵赖,只得供出所知实情。
这杏花,年轻貌美,体态婀娜,却是个水性杨花,风流主。她自从嫁给汪秀才之后,偏偏这个文弱书生,缺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床上功夫半点不由人心。又经常在外与一班同窗好友,研读四书五经,很少陪伴自家娇妻,使她寂寞难耐,抑郁寡欢而不快。
那个郑屠户,刚而立之年,身强力壮,一年前死了老婆,正好符合苟且行径,两人本就是邻里,谈不上什么一见钟情,很快便勾搭成奸,从此如胶似漆,如鱼得水,打得火热。
那一次,两人尽情欢娱以后,杏花拿出这手绢为他擦去额上的汗珠,郑屠夫闻到一股扑鼻的异香,勾引起他的欲望,便将手绢拿在手里闻个不停,爱不释手。
这红杏出墙的杏花,娇嗔说道:“看你像馋猫似的,既然:()成道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