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3章 新的挑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要求百货店的每一种商品前面都摆上一串特殊的数字,这串数字代表着这件商品的唯一标识。

虽然这还不是真正的条形码,但王富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逐渐接受商品管理的概念。

旬阳百货的员工们对这项新规定感到困惑,但还是按照王富盛的要求执行。

哪怕只是两三家旬阳百货店,就已经是个巨大的工程量。

好在人多,要不然王富盛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弄完。

很快,顾客们发现,每一种商品前面都多了一串数字。

有人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店员们按照王富盛的指示解释道:“这是商品的编号,方便我们管理和统计。”

虽然这项实验看起来简单,但王富盛知道,这是推动条形码技术的第一步。

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而条形码技术也会在安中市生根发芽。

这样国外的商客来了以后,就会有想要投资的想法。

王富盛的计划逐渐在安中市铺开,报纸的宣传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每天清晨,村民们都会聚集在村口的报纸栏前,争相阅读最新的新闻。

报纸上不仅刊登了安中市的科技发展计划,还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成就,尤其是东国在卫星、核能等领域的突破。

这些报道让村民们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开始相信,安中市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王富盛还开始着手筹备安中市的第一个科技园区。

也是独属于他自己的。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安中市引起了轰动。

市民们纷纷议论:“咱们安中市真的要搞科技了!”

就连之前对王富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他的计划。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

科技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安中市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

杨光祖对此忧心忡忡,他找到王富盛,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富盛,科技园区的建设费用太高了,咱们的财政恐怕撑不住啊。”

王富盛沉思片刻,回答道:“资金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上面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东粮集团的收益,为科技园区提供资金支持。”

杨光祖听了,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但依旧有些犹豫:“可这样一来,东粮集团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王富盛笑了笑,语气坚定:“东粮集团是我们的根基,但科技是我们的未来。只有两者结合,安中市才能真正实现腾飞。”

杨光祖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你一定要确保每一步都稳妥,不能出任何差错。”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王富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整个安中市的建设当中。

杨光祖也觉得,只要要在一个月内,把型先拿出来,应该就没问题。

不光他是这么想,那些外国安排好的商客们也是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东国能有什么好投资的?

也就是一些普通工厂,毕竟东国劳动力便宜。

至于安中市,听都没听说的一个小地方。

这些商客里面,可是有几个王富盛的熟人。

“这一趟是不是能见到王先生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