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五章 鏖战上官风(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上官风见如坤小小年纪,就算他从娘胎里就开始练功,能有多大点能耐,要是放在平时,他早一掌将如坤击毙了。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这是正邪双方的比拼,谁都知道,要是下场子比试,弄不好就有性命之忧,此前的王少春与董震海就是为此送了命。既然是如此凶险的一个所在,这个小道士敢于出场,恐怕多少也有点本事。

因此,上官风也不能太不把如坤当回事,心想,且看看他出招再说。

如坤不再跟他废话,拔出了宝剑,喝道:“老东西,小心了,剑招来也。”

如坤使出一招“华山问道”,剑尖忽左忽右,飘忽不定,看似没有准头,其实是在引对方动起来,只要对方一动起来,就能迅速捕捉到对方的破绽。

上官风见了他这一招,心中暗暗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刚才明明听这小子称玉虚子道长为师父,可这小子的功夫似乎还在他师父之上,这就令人难以置信了。

尽管上官风心中吃了一惊,但他到底是邪派中的高手,有着几十年的功力,迅速出了一招“扫地出门”,双掌形成严密的防守,几乎找不到任何破绽。

原来,上官兄弟练的是铁砂掌,双掌坚硬如铁,比普通兵器还要厉害,即使是在千军万马之中,他们也是靠双掌与人对敌,从来不用兵器。

如坤见对方防守严密,找不出破绽,赓即换成一招“朝阳渐炽”。华山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名曰朝阳峰,乃是观赏日出的最佳景点,“朝阳渐炽”的剑招就是由此悟出。但见如坤的剑尖上下颤动,好象要攻击对方的胸膛,又好象要攻击对方的头部。

上官风不慌不忙,使出一招“落叶逐流”,似无方向,却有方向,其方向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人很难捉摸。这就像流水中的落叶,你没法判断出它会向东,还是会向西。

两人这一交上手,一个疾如雷电,一个缓如流云,各有千秋。

在一旁观战的金莲师太心中微惊,这是怎么回事,才这么一段时间没见到这个如坤,似乎功夫又进了一步,上一次跟麒麟帮景门掌门人“金毛玉鼠”杨雪松交手时,虽然显示出了他不凡的功夫,可有的招式还显得有点生涩,可这会跟上官风过招,招式显得更成熟和流畅了。她实在搞不明白,就这么一段时间,不但玉虚子道长的功夫有明显的提升,如坤的进步更加明显,这一切的原因何在。

如坤与上官风,没一会就斗了三十多招,当年如坤的师祖在上官风手上只撑了十招就招架不住了,可如坤跟上官风斗了三十多招,依然是一个双方平分秋色的状态,如坤没占到上风,上官风也没占到便宜。

金莲师太这时才相信,玉虚子道长不让她下场是对的,以她的功夫而论,尽管可以跟上官风斗到二十来招,但要坚持到三十招就成问题了,自己确实不是上官风的对手,而且还是以她没有受伤前的状态作的比较,现在少了一条左臂,功夫比以前要打些折扣。

隐身于江湖草莽中的韩振龙等人也同样吃惊,他们没想到,上官风的功夫比王少春、董震海高得太多,就是比华山派掌门人玉虚子道长也要高出一大截。韩振龙衡量了一下,自己能跟上官风打成平手,而郑江侠与付天彪二人要是单打独斗的话,肯定就要落在下风,而两个人一起上的话,估计能够占到一些上风。

如此看来,要是上官云的功夫跟他弟弟一般,那他们三个人对付上官兄弟二人,能够占到一点上风,但要打败他们,也不容易。看来,江湖上的能人不少,人们常说的,高手在民间,这话无不道理。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华山派的如坤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武功却如此之高,还在他师父之上,并且能跟上官风这样的高手打成平手。韩振龙自问,自己在他这个年龄,恐怕都没有他这么好的功夫。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说得真好。

此时,如坤与上官风已经交手了近百招,依然是半斤对八两,谁都没有占到上风,互有攻防。上官风心里有些着急了,自己自出道以来,罕有敌手,挟几十年的功夫,竟然斗到近百招了,还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真的是不可思议,这么个娃娃,哪来这么好的功夫,放眼整个江湖,在他这个年龄而有这样的功夫,恐怕没几个。

如坤跟着真清道人学烧火做饭的功夫,于炒菜中感悟武功的诀窍,虽然有不错的心得,但实战经验少了,上次跟麒麟帮的李仙宗、杨雪松、吴贞祥等人相斗,那还是他生平第一次实战,也是那一次的实战,让他有了些实战经验,但总体上来说,实战经验还是太少。

今天,一上来就跟当世高手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让他有了越来越多的实战经验,而且由于对手的功夫实在太高,他不得不全力以赴应战,这就激发了他本身具有的潜力,使他越斗越有心得,越到后来,功夫越发挥得酣畅淋漓。这就像一个孩子学走路,刚开始的时候颤颤巍巍的,越到后来,走得越稳当,也越快。

旁观的人不清楚,上官风却越来越不得劲,这小子怎么越打越有精神,越打功夫发挥得越好。到了二百多招以后,上官风竟然渐渐落在了下风。

此时,旁观的上官云也看出来了,这小子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越打越不行,而是越打越得行,这可跟平常之人不一样。他不过是玉虚子道长的一个弟子,玉虚子道长的功夫与上官风比起来,还是要差了一截,可这小子的功夫在玉虚子道长之上,这就说不通了。青出于蓝的事是有的,但从武学这个角度来说,通常要在三四十岁以后,随着功夫的积累,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这小子不过十七八岁,哪有多少功夫积累,怎么可能超得过他的师父呢?

不说上官云想不通,玉虚子道长同样想不通,如坤跟着真清师叔祖学烧火做饭,从中悟出了武学的真谛,其功夫好于他的那些师兄,这可以理解。然而,负伤后养伤,这才多少时间,比起他杀麒麟帮八大掌门之首的吴贞祥之时,功夫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样的进步令人难以置信,如果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