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 专题 奇文共赏3 苏轼 冯梦龙编故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没读过四书五经、文章也只能看个半懂不懂的人,瞧见这句真的是很容易想歪,以为这是在开车。

孔夫子自己看完都迷茫了:

“这是什么东西?”

【前三个字出自《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后三个字出自《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所以“阳货”这居然是个人名。

孔夫子想起来了,好像是有个叫阳货的人找过他。但他见过的人太多,记不住也正常。

孔子左思右想还是想不明白:

“这句混搭如何能写出一篇策论来?”

好问题,后世的科举学子也想问呢。

出题官到底在想什么?君夫人和阳货八竿子打不着,而且这两句话和政治有个毛线球的关系啊!

虽然题目大家都没做出来,但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截搭题的恐怖。

唐宋举子纷纷感动到泪流:

“幸好我们不用做这劳什子的截搭题!”

戌狗教授同情了考生们一秒钟,接着道:

【经典的科考题目还有例如“二”。】

二???

【对,就是一个“二”字,让你写一篇策论。】

举子们:……收回前面的话,其实截搭题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好歹字数多,能联想一下。

戌狗教授慢悠悠说道:

【其实要解这道题也不难,只要把四书五经都背一遍就好了。】

举子们:???

【因为全册下来,只有一句话是单独一个“二”字断句的,其他都是混入了不同的句子里。】

《论语·颜渊篇》: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而其他的句子,都是例如“周鉴于二代”这种在句子中间的。

举子们:………谢谢,但是这个真不是背一遍四书五经就能找出来的!

考官真的太恐怖了,怎么什么刁钻的题目他们都能编得出来啊?

还让不让人好好考试了!!!

始皇看完之后沉默片刻,道:

“这种题目就是为难人的,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他大秦肯定不能以四书五经为考点,倒是秦律很适合作为考点。正好他需要培养的也是熟悉秦律的底层官吏,这样便能直接派往各郡县为官。

如今大秦的乱象多出于六国官吏对秦律的不熟悉,会产生解读上的谬误。且若有官吏故意借口“秦律规定你们必须如何如何”,以此压榨庶民,庶民的仇恨便会尽数向大秦而来。

多次背-->>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