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1页)
明城欢道:“你先逃过今天,以后的事再说。”“郡主无辜,郡王为了帮我,无端将郡主卷进来,我心不安,王妃亦会怪罪。郡王之恩,我必定铭记在心。只是,我主意已定,我自己的命运,便由我自己去背。”朱思卉说罢,再俯身一拜,转身出了明月庄。辛与宣紧跟着追了出去,“蓁蓁,你和渭南王在共商什么大事?连我都要瞒着吗?什么你的命运,你究竟有什么不为我知的身份?”“辛公子,以后不要再跟着我,我不想再见到你。”“为什么?”“我在家中并不受宠,我下半辈子,全托付在舅舅身上。你姑母一纸诏书,我的境遇一落千丈,我恨她。就算你与此事无关,只要我一想到舅舅,我便会将你们一起记恨。”“我还以为是什么。这事简单,我可以向姑母求情。”“在我眼中,你就是个弱智。你以为你姑母只是你姑母,可她并不只是你姑母,她是高高在上的太后,就算再宠爱你,她会为了你,放过自己的敌人吗?别忘了,韩王被禁,莒王被废,你呢?你是什么王?你若胆敢在太后面前提起我,便是将我逼上绝路。”朱思卉示意锦心上车,自己则翻身上马,驱车而去。回到府中,朱思卉翻出锦心的卖身契,又包了些银钱,“锦心,我知道你舍不得离开我。但眼下,你一定要离开,趁着我还能做主。”锦心跪下陈情,“不,我不走,姑娘如果赶我走,我就长跪不起。”“我无牵无挂,才能更好地应付他们。你若在我身边,我少不得要分心。你离开,便是帮我一个大忙。”“我不走,天塌下来我们一起面对。”朱思卉道:“你这又是何苦呢?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离开。”锦心听了这话,终于明白姑娘的心意,当下不再勉强,哭着接过包袱拜别。“等等,”朱思卉叫住她,“倘若有人要你跟他走,你只管照做。倘若没有,你就去找渭南王。”锦心以为姑娘改变了主意,没想到竟是交待此事,如今她大难临头,竟然还一心为他人考虑。只恨这世道无常。为善的,挨尽苦难,作孽的,享尽荣华。“姑娘,要不我们离开京城吧,有多远走多远。”“你能想到的,我都已经想过了。太平治世,百姓安定,官府要找两个人,简直易如反掌。”锦心听了,这才抹着眼泪一步三回首地离去。锦心明城欢将明筱漱送至朱府,“舍妹仰慕朱大姑娘的文采已久,早想拜会一二。我见她十分顽劣,不胜其烦,正好送来给朱姑娘调教一二,希望员外莫要推辞。”朱鉴拱手道:“郡王谦虚了。郡主大驾,寒舍生辉。只是敝宅简陋,唯恐屈尊了郡主。”“不妨事,希望员外不嫌我兄妹叨扰。”朱思卉被朱鉴唤至书房。当她在书房见到明城欢兄妹时,心下一颤。紧接着,她又看到辛与宣戴着面罩侍立在郡主身后。这个年轻的郡王,他知不知道,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父亲看来,明城欢执意要插手他的内宅之事,意味着他从此要与自己绑在一起。意味着,他除了提亲,别无退路。倘若他又要管闲事,又不肯管到底,父亲绝不会手下留情。虽然,她早些时日就想依傍明城欢。但那只是一时情急,只是因为身处险境,想拉住一棵救命稻草。可如今,真的陷入绝境时,她反而不想把任何人拉下水。朱思卉道:“郡王太过抬举了,我并不曾读过几本书。”明城欢道:“我人都给你送来了,断没有领回去的道理。你用心教,我会随时考察筱漱。”朱鉴道:“郡王都这么说了,你就跟郡主好好处,拿出我朱府的体面来,莫要让郡王见笑。”朱鉴的一笑一颦,恰如当年。除了当事人,在场之人都不知道这对父女已经决裂。才刚入夜,一行人点着灯笼浩浩荡荡涌进了望熹庵。郡王的亲兵刘从守在门外,见此情形,向柳氏揖礼,“敢问夫人有何事?”“没什么要紧事。一点家丑,可能要惊扰郡主了。这是我府上三姑娘朱思甜,她丢了个要紧的物件,疑为望熹庵的婢女手脚不干净,故而想来询问。”刘从进到院内,向明筱漱和朱思卉禀告之后,将众人领进院内。郡主自称是客,去到厢房避嫌。柳氏端坐在正座上,清了清嗓子,“老三,你说吧。”“回禀太太。我有一件贴身玉佩,是母亲的遗物,多年来,我一直随身携带。可今日,我因为要清洗玉佩,便将它摘下来交给见欢。恰在此时,望熹庵的婢女锦心进了我悦心斋,找我的侍女见欢,之后,我的玉佩便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