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哈(第2页)
一听这话,岳老爹不高兴了,眉心拧成了疙瘩:“你这孩子说话,注意一下。咱们当时看中这齐明,看的也不是家世,是他的人。”
说着,还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岳宁:“这人啊,不管走到多高,成就多大,也不能忘本。更不能因为自己那点小成绩,就看不起庄稼地里刨食的人,谁还不是从泥里走出来的?”
莫名躺枪的岳宁:“……”
说来这岳老爹也是个有趣的人儿,自从那次被二婶刺激之后,内心的三纲五常就觉醒了。他是疼闺女的,但经过这些日子,岳宁深深觉得,原主那恋爱脑的性子,和父母不无关系。
就比如说,家里的一些决定,都是由岳大娘发言,看似是她有话语权,实则都是岳老爹的意思,她只是一个宣旨的,掌家却不主事。
而自从岳宁获奖消息传来,岳老头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心,喜忧参半的,也不知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岳勇接话:“爸,你说什么呢,宁儿什么脾气,您还不知道,不管她以后去了北京,还是出国,就算去了外太空,心里也还是记挂着这个家,会一直孝顺您的——”
“我不是说这个!”岳老爹疾言打断儿子的话,而后才拧着眉头,饶有深意地看向女儿,“说来,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有出息是好事,不过爸是什么意思,你读了这大半年的书,应该知道。”
岳宁:“……”
我知道啥?
我啥也不知道qaq!
吃完饭,领着小丫头回家,岳勇追出来,悄悄说:“其实,我跟妈透了点消息,但是她老人家不信,非说是我们误会了齐明,我才出此下策的。”
“是不能信。你看,咱爸妈这双儿女,你天天忙着干活,我天天忙着考试,跟前好不容易出现这么个知心人儿,齐明又会装——说起来,那时候王雷那个德性的,他们不也不愿意我离婚吗?”
听妹妹语气冷淡,岳勇以为她生气了,赶紧想解释,却听岳宁继续说:“哥,你回去吧。齐明还会来,该如何就如何,你也不必像今日这般冲动,打草惊蛇,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可是——”
“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你照顾好家里便好。”
“行吧。”
那两篇稿子如期刊登后,岳宁收到县里来的表彰信,□□门和妇联一起派代表来小南洼表彰慰问,还有一笔奖金。另外还带了传说中的文化扶持登记表,据说可以持续三年从县里领补助金,以帮助其专心创作。
自离婚事件后,岳宁作为妇女觉醒代表,一通宣传和街头巷议,她本身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只不过那件事带来的名气,更像是一种黑红。之于大众,不管是同情她支持她的,还是站在她对立面的,其实都多多少少对她有一种畏惧感。
这也是岳家老两口一直发愁的原因——他们一直试图给女儿再组家庭,却总不成功。
但这次不一样了。
文化带来的那种荣誉,再加上官方认证,之于大众,除了吃惊和艳羡,自然更有那种对文化人打从心底的敬意。
也有人听到奖金酸不溜丢地说闲话,拿出妇德那一套,说岳宁和这个不清不楚,和那个不清不楚的,这稿子还不知道是用什么手段登上去的。
一般这种时候,都会遭到周围人的群起反对:“你有本事,你也去勾搭,看你多能耐,足不出户,就勾搭到北京的大官,也发表几篇文章,让县里表彰你,给你大票票奖金。”
岳宁一跃成了励志典型。
政府也借机打出了“精神自立,文化自强。我要读书,改变命运”的口号,又将岳宁的故事编辑成小册子,分发到各个村镇,一夜之间刮起了“学xx活动”。
如果说上次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女性群体,这次便可以说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了。听说中心校那边,还在教室里挂上了她的画像,就放在雷锋叔叔后面。
岳宁:“……”
咋,还想让我牺牲一个?
这一阵风刮下来,学校的复学率节节攀升,甚至有些村里的妇女要求学文化,还自发办起了夜读班。县里的机关小报收到的投稿是往年的七八倍还多,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胜在百花齐放。
要说这阵最愁的,莫过于本届考生了。
有一个岳宁这样的同期,他们是既欣慰,又压力山大。欣慰的是,能和一个这么优秀又励志的同学一起考试,人生幸事。悲催的是,人家岳宁在家自学,还带着娃,又发表文章又得奖的,她要是考上,而他们住在学校,心无旁骛地学了这么多年,要是没考上……
估计是没脸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