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7温家(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温家来人了?”和杜云华互相见了礼,王熙鸾抿嘴,“大嫂子,你知不知道来的是谁?”

杜云华凑近些,低声道:“是二舅太爷家的堂弟,独身一个只带了三四个人过来。”

王熙鸾想一想,展开眉头,又问:“可是二外叔公家的大表哥,名叫温修昀的?”

杜云华道:“正是!我听见太太叫他“昀哥儿”。”

知道温家来的是谁,王熙鸾心内大致有了猜测,便暂放下心,笑和杜云华说了林之孝跟着来的事,一路行,一路又道:“一年多没见,总觉得大嫂子比去年消瘦了些。”

杜云华笑道:“我看两位妹妹才是瘦了。去岁秋日看着还是孩子,如今都是大姑娘了。妹妹们晚上想吃什么?我这就叫人弄去!”

王熙凤笑道:“鸾妹妹可是念叨了一路的烤羊肉,大嫂子别的不用给她弄,只管烤两只羊羔,再炖一碗羊肉就完了。”

杜云华忙和丫头道:“还不去吩咐厨上!”又问王熙凤:“凤妹妹想什么吃的?”

被王熙鸾在耳边念叨了一路吃喝,王熙凤不免也想了些爱吃的菜,和杜云华说了,杜云华皆命厨上赶着去做。

王熙鸾见杜云华比之一年前举手投足沉稳大方许多,吩咐起人底气也足,便悄声笑问:“如今家里都是大嫂子管事了?”

杜云华笑问:“妹妹是怎么看出来的?”

王熙鸾不答,只笑道:“那我以后有什么缺的要的只管和大嫂子要就完了。”

说说笑笑间,杜云华先把王熙凤送到院中,再往后送王熙鸾。

到得王熙鸾院门,杜云华略犹豫,问道:“鸾妹妹,我听大爷偶然说起,太太和温家关系是不是有些……”

王熙鸾想想,把杜云华带到屋内,让丫头们先去收拾,她和杜云华道:“嫂子来了两年多,是不是觉得咱们家和温家关系甚是平淡,甚至不如平常亲戚家里亲近?”

杜云华抿唇点头:“正是。这两年我跟在太太身边学着掌家,见这二年都是两位舅太爷想亲近咱们府上,可咱们府上只当平常亲戚看。”

王熙鸾笑道:“嫂子说话不必如此小心,你只管说咱们府上待两位堂舅太爷家极冷淡也无妨。”

杜云华抿嘴一笑,问:“不知妹妹是否方便告诉我是何缘故?我不是为别的,只是怕在太太跟前儿有个错漏。若妹妹不方便说,便只当我没问过就是。”

王熙鸾道:“这没什么不好说的,告诉嫂子也无妨。若嫂子不放心,等会儿娘那里忙完了,我去和娘说是我告诉的嫂子。”

杜云华忙道:“多谢妹妹。”

王熙鸾便道:“当初娘还在襁褓中时外祖父外祖母便去了,娘是由太婆亲身带大。太公在世时官至兵部侍郎,只可惜才四十过半就去了。太公共有三子,其中只有外祖父是太婆亲生,二外叔公三外叔公都是妾室所出。太公去时外祖父已走,二外叔公三外叔公还无出身,这些嫂子当都知道罢?”

杜云华道:“略知道些,倒没妹妹说得这么清楚。”

王熙鸾继续道:“既是和嫂子,我便不说那些虚的了。一则嫡庶不同,二则娘是太婆亲生的唯一血脉,又是从小被太婆亲自抚养长大,祖孙情分自然非比寻常。爹娘婚事便是太婆做主,娘出阁时太婆几乎把全部私房都给了娘做陪嫁。爹娘成婚那年二外叔公才得中进士入朝,外放做了知县,三外叔公身上还只有举人功名。长辈的事我不好多说多打听,许多都是慢慢琢磨出来的。嫂子是聪明人,自然能想到那些年温家是什么情况。”

杜云华默默点头。

正房夫人嫡长子没了,只留下一个小孙女,那温家便只能由两个庶子承继。

不管是按常理还是听鸾妹妹话中意思,温老夫人自然是不甘心的,可并无它法,只能好好教养孙女,给孙女寻一门好亲,再多给孙女银钱防身。丈夫曾官至三品侍郎的夫人几十年积攒下来私房少说上万。两个庶子正是才入朝需要用钱的时候,心里怎么不惦记嫡母的私房?

“太婆把私房都给了太太,二外叔公三外叔公想来……”杜云华尽量不用过贬词句,“想来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

“何止不舒服!”王熙鸾摇头嗤笑,“温家当年虽不如王家是世袭勋贵之家,家底丰厚,太公做官二三十年也积攒了不少家财,比太婆私房多上许多。太婆无子,把温家所有家产都放给两位外叔公了,培养两位外叔公中举中进士,已是做嫡母的仁至义尽。可世上有一等人最是贪心不足,连一点儿好处都不愿意让人。他们自以为外祖父走了,温家的就该都是他们的,见太婆把私房都给了娘做陪嫁,哪儿能甘愿?”

“当年爹还不是二品大员,只在军中有四五品任职的时候,两位外叔公可和咱们家没这么热络。如今咱们家对温家冷淡,也不过是当日他们自找。”

杜云华琢磨一回,起身道:“多谢妹妹今日告诉我这些,我必守口如瓶,绝不告诉第三个人。”

王熙鸾也起身,把杜云华送至门口,道:“娘年近四十,和温家恩怨不是几句话能说清。今日来的这温修昀,昀大表哥,乃是二叔公庶长子嫡出独子,似乎几年前其父便去了。他今日过来,嫂子又说他是独身过来只带了三四个人,应是投奔咱家来的。”

杜云华点头,笑道:“妹妹请留步歇一会儿罢。等妹妹这里好了,那厨上的烤羊羔炖羊肉应也好了!”

目送杜云华出了院门,王熙鸾转身回房,全无了借泡澡好好放松一回的心思。

说来温家两位外叔公都不是那等有大才之人。二外叔公年已五十有五,才官至一府同知,三外叔公更是年到五十一了才熬到知州位上。五品同知六品知州和王家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