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4岳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温瑛一面自己心里也想着,一面慢慢和王熙鸾道:“若换做四五年前荣国公还在的时候,这事我是一万个不愿意。但瑚儿争气,硬是扭得史太君心思回转,让他爹娘正了位。荣国府爵位虽已不是国公,到瑚儿身上还有个三等将军,瑚儿他自己也出息,只怕到时候在官场上也不会比林布政使差。单论人才,再外头我怕也寻不着这么好的给你做夫婿了。”

“上头两重婆婆,史太君和你张伯娘都愿意护着你,元春和你素来交好,等你出阁的时候,她也早出阁了。珠儿媳妇听得也端庄知礼,和你当没甚矛盾,便有,只要瑚儿争气,史太君和你张伯娘都护着你,你也没甚忧虑的。还有琏儿是瑚儿亲手养大,往后他也不会纵他媳妇闹你。婆媳妯娌相处都没什么可忧虑之处,这么一算,贾家便只有贾将军难办些,可他是男人,管不着内宅的事儿,唯独怕他惹出什么大祸,牵连全族。”

“再有你若嫁过去便不是族长宗妇,也差不多了,管家理事往来交际累些。但你往后去哪家不是这样?最要紧的是……史太君和张伯娘信中都说瑚儿婚前半个人都不会有,怕往后也不会有人,若是真的,这便省了你多少伤心烦恼。照这么一算,这还真是一桩好婚事。”

王熙鸾安安静静听温瑛说完,才问道:“可是娘好像不太高兴。”

温瑛搂紧王熙鸾,叹道:“我好好的小闺女,才养到七八岁,还没长成就被人惦记上了。一想到婚事定下,你就是贾家媳妇,叫我怎么高兴?让你在荣国府上几年学,倒把你赔进去了。罢了罢了,鸾儿快说,你……愿不愿意和你瑚大哥哥定亲?”

王熙鸾在温瑛怀中扭了半日,最后把自己的脸拔·出·来,扭扭捏捏不敢看人:“愿意。”

她说完,把手心出的汗悄悄抹在衣服上。

明明都做过一回夫妻,怎么这回就是在娘面前说个“愿意”,还这么心跳个不停?

温瑛没忍住捏了一把王熙鸾滚烫的小脸,笑叹道:“就知道你这孩子一定愿意。从小三四岁你就日日‘瑚大哥哥’‘瑚大哥哥’的,还叫佑儿佩儿吃味,找瑚儿打架。才刚瑚儿过来,你看着他就没移开过眼睛。哎,真是……”

王熙鸾又把脸埋在温瑛身上。

温瑛叮嘱道:“事还未定下,你可不许叫人看出些什么,把嘴也闭紧了,知道吗?”

王熙鸾只顾点头。温瑛待要再说几句,想想也没甚好说的,便也罢了。

于是外头陆陆续续有人来回话,管家也来送上宁荣二府年礼的礼单,回道:“太太,奴才看单子上很有几样贵重东西,未敢擅专,还请太太先看了再做处置。”

温瑛看了一遍单子,震惊之余,心下对贾瑚印象更是好了些。

这些东西若大张旗鼓的早早拿出来,便似贾家以重礼要挟王家似的。反倒是这样和别的礼放在一起,才更显心意。便是王家不愿意结亲,这礼并没许多人看见,也不至于张扬得人人皆知。王家要退礼要还礼也方便。瑚儿这孩子当真会做人。

王子腾心意还未明,温瑛虽自己心中已经取中贾瑚,仍不许人吵嚷,只悄悄抬进来便是。余下寻常年礼,便照例都收到库里。看天将晚,温瑛命今日在前头厅上摆两桌席面,分男女坐。又着人去打听王子腾公事办完否。

看王熙鸾就乖乖坐在炕上,温瑛把她拽到身边,悄声道:“分开两桌也是为你好。天要晚了,你快回自己屋子去换身合适衣裳罢。”

王熙鸾点头下炕,努力不叫人看出异样出了门,一路回到自己院子,借口要更衣,把人都使唤得团团转。

琼玉等了半日,可算瞅个给王熙鸾更衣的空儿悄声问道:“姑娘,瑚大爷真是来提亲的?”

王熙鸾也小声道:“不是提亲,是荣国府先露出这么个意思。若家里愿意,山东林布政使夫人先来说媒,荣国府再来提亲。”

琼玉道:“阿弥陀佛,我本还在发愁姑娘和瑚大爷年岁差得这么大,这事儿可怎么成。到底是瑚大爷有本事,这才过去多久,就说动史太君和贾将军了。”

王熙鸾摘下耳朵上蜜色玛瑙的耳坠子,换上一对金莲花南珠耳环,把头上坠珠锦花摘下,戴上几朵攒珠花,和琼玉道:“现在家里娘愿意了,还不知道爹是怎么想。等会子上前面吃饭,琼玉姐姐可别露出什么来。”

琼玉忙着答应了,觑着王熙鸾面色,试探安慰道:“姑娘不必担心,论起来瑚大爷真是难得的样样都好的爷们,关键是他心里有姑娘,就更难得了。老爷当也会同意的。”

王熙鸾点头,心内悠悠叹了口气。

她和贾瑚的婚事,爹确实应不会不同意。但这样一来,王熙凤的婚事……

换好衣裳,王熙鸾在大穿衣镜前照照,见并无错处,出门之前问琼玉:“琼玉姐姐,过了年你就要和白管家儿子成婚了不是?”

琼玉脸霎时红了。

王熙鸾抬头看她,又问:“姐姐,到时候你愿不愿意跟我过去?”

琼玉愣神,王熙鸾抬手去拉她的手,笑道:“自我出生起,就是姐姐照顾我,如今姐姐要成婚,我年纪尚幼,不过给姐姐陪嫁些金银财帛罢了。但若十年后姐姐随我去荣国府,天长日久,我总能报答姐姐的。”

“不过……”王熙鸾话音一转,仍是笑着说道:“姐姐就算留在王家,往后能得的当也和跟我去差不多。所以去与不去,还是看姐姐高兴。我不强求姐姐。若姐姐愿意,我和娘撒个娇,娘也不会不依我。姐姐也不必急着决定,左右还久呢,咱们先过前头去罢。”

王熙鸾说完,当真转身就出了门。琼玉也赶忙跟上,心中倒认真思索起姑娘说的话。

秋日跟着姑娘到承德来,太太和她说白管家给他家小儿子白丰茂求一门婚事,问她愿不愿意。

白丰茂从前在老爷身边做小厮,她见过不少回,知道他人生得倒还清秀,脾气软和,却不是那等不明白事理的。这几年他年过了二十,便跟着白管家干些事,她又一向跟着姑娘,也不大见白丰茂了。

其实她们做丫头的若不巴高望上想当姨娘,便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得了主子的恩典,放出去自寻婆家,做正头夫妻,二便是和家下小厮相配,照旧是在府里做奴才,其中和管家之子相配自然是要比平常小厮好。能和府上大总管白管家儿子成婚,也比外头正头娘子不差了。

白总管还是老爷提拔·出·来做管家的,从前在战场上也跟着老爷,在家中服侍了这些年,一向是忠心耿耿,深得老爷太太信重。

她真和白丰茂成了,往后便做不成大管家娘子,也至少是个管事嬷嬷,只要尽心服侍,求一求太太的恩典,儿女说不定还能被放出去。

况且是太太亲自问她意思,琼玉知道太太一贯心善,又赏罚分明,她尽心服侍姑娘这些年,太太都记在心里,看在姑娘面上也不会害她,痛痛快快就答应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