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同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前世是西南人,十八年的时光都在那乡下无名小山中游荡,就连乌蒙山都不知道,又怎会知道这几千里大路外的太乙山。

所以,他只得接受了无名的提议,跟着他前往大梁,接受他的安排,让人带路送他前往太乙山。

至于无名的麻烦,比起不认路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麻烦,而且去了大梁,也可以顺便解决了信陵君,然后自己就可以窝在太乙山上,修行问道。

人总要有个念想,他如今又是孤身一人,心中没有任何寄托,直接回是肯定回不去了,只能试一试能不能活到那个时代。

想着,谷神通掏出托无名买来的竹简,手持小刀,刻了起来,如今有着马车,就不必等到太乙山时再将经典写出。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就在谷神通专心刻着竹简的时候,颜路也已经清洗了一番,抱着书简,在一旁大声的诵读起来。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写的是戍卒对敌人的痛恨,战争的悲哀,以及对家长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他们对于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歌,流露出的,应该是悲伤哀思,按理来说应该是颜路这种不过五六岁的孩童无法理解的。

但就是从这样的童稚之声中,谷神通听出了困苦,悲痛,以及希望,情绪饱满,将这首诗歌演绎的的十分生动。

谷神通不由得停下了刻刀,转头看着颜路,金色的朝霞映照着颜路带着婴儿肥的脸,灿烂的笑容迎着初升的太阳,让人对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

不愧是日后的小圣贤庄二当家,孩提时代便已是如此了得。

“吃饭了,我给你们买了汤饼。”无名的身影缓缓出现,由虚化实,彰显出其高深的修为。

“装逼犯。”默默吐槽一句,毕竟他现在还没有正式学习道家心法,他记住了庄周的话,学习道家经典有所成后,神通自生,所以他并不着急。

如今的他只是每日学习,时时揣摩经义,等到积累足够了,他自然会开始修行道家心法。

“汤饼?这不就是馄饨吗?”接过无名递来的食物,是一碗清汤馄饨,还是鹿肉馅的。

这个时期有这东西?但想着这里是秦时明月,就连丝袜高跟鞋,甚至连玉米都有,有一碗馄饨也没什么奇怪的。

“谷大哥,你是那国人?怎么你写的字我有些看不懂?”颜路看着谷神通刻录的竹简,好奇的问道。

“我如今已经没有国了,这字是从籀文和石鼓文简化而来,去繁就简,变圆为方,改曲为直,将连笔改为断笔,最终成形。”

谷神通闻言,脸色不变,他刻竹简时,下意识的用了后世的简化字,当然,如今这个时代的字他也不会写,就连庄周教给他的帛书,也是庄周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给他的。

“原来如此,这字确实有着如今七国文字的影子,而七国的文字便来自于周朝籀文与石鼓文,不过这字的主体更像是秦国的文字。”

无名拿起竹简,细细观摩,确实从中找到了七国文字的身影,他本就是天下有数的高手,同时也是一等一的博学之士,各国文字他皆认得。

文字的演变本就是文明变迁的过程,而简化字本就来自秦国小篆,经过千年的演化,才最终成形,只是差异巨大,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

无名心中有了些许的好奇,要知道,到了他这个境界,外事外物已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神。

但转念一想,谷神通的师父乃是庄子,庄子学究天人,写下无数经典,又是道家大宗师,道家圣地太乙山正是在秦国境内。

相通此节,他也没有继续深纠,心境依旧波澜不惊。

“原来谷大哥你也没有国了吗,和我一样。”颜路闻言,想要安慰谷神通,却不知如何出言,又想起自身遭遇,小脸变得黯然。

“你们是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