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国师当时身带皇帝谕令,搜罗了人证物证二十多条罪证,立刻传来俞州守将庞将军,当天就要前往县衙将那县令捉拿归案。

不想那县令提前得了风声,携了家眷遁逃走了。

当时庞将军亲自带人前去追捕,他因为身手了得,又对各县最熟,被派去给将军带路,成了抓捕逃犯中的其中一员,一同前去的,还有国师身侧的两个俊美小公子。

他们追捕至盘县白石滩将人截下,不想正要动手,突然闯进一伙人,身穿异服,追杀着一名公子。

庞将军忙着拿下狗县令,而其中一名小公子见那群人朝他们急奔而来,他持剑迎了上去,将那公子救下,带了回去。

救下那公子之时,那公子已奄奄一息,是国师给他进行了治疗才救回一条命,不然那公子必死无疑。

顾怀舷接着继续补充道:“当年陈华县令勾结异族卖国之事,震惊朝野,那位公子也是当时追捕狗县令途中救下的,没等来押解罪犯上京都的谕令,却等来了宫廷生变,珉王逼宫造反,京都生变的消息,国师押解狗县令急赶回京都。”

“而国师夫人和两位小公子留下善后,还不等这边整顿结束,南疆异族几大盟族集结十万大军压境,直逼俞州关口,庞将军急匆匆带兵回边关。

“国师途中遭刺杀,国师夫人留下保护两位小公子的死卫,也带着其余的侍卫赶往京都。”

“为安全起见,将那位公子留在了县衙,托了一捕头照料。”

“前有宫变,后有敌军来犯,铧国存亡危难之际,两位小公子支身带领百名死卫奔去了边关…”

“而我…就是当年救下那个公子的小少年。”

张继讶异,的确如此。

“我记得,在临行前,我曾独自前去与那重伤公子道别,曾经年少不知狂,好像留下过一句话豪言壮语,不知张捕头可还记得?”

“身为铧国儿郎,岂能是贪生怕死之徒”

张继接道:“当须徇忠义,生死报国恩!”(引用自唐朝诗人李希仲诗词《蓟北行二首》的诗句。)

这两句,至今还挂在他书房中。

至此,张继单膝下跪,抱拳向顾怀舷深深弯腰鞠一礼。

他当时正给林烈喂药,听得这样的豪言壮语,也无不为之震惊。

看着才十一岁的小少年,竟有如此为国忠心赤胆之心,竟比他们这样的人还懂得先有国才有家,若国败,则民不聊生的道理。

这位国舅爷,听闻那次在边关与庞将军誓死险守,都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最后等到了援军,重伤活了下来,后京都平复,他被接回京都将养。

即便如此,待他十七岁那年,他又奔赴南疆驻守,用了十年时间以行动证明了他当年的豪言壮语。

为守卫铧国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此保了铧国百姓十年的安居乐业。

林曦低头听了也震惊不已,都忘了手里还剥着松子,抬起头望向身侧之人。

好家伙!这位爷原来是个顶顶厉害的人物,她都不知用什么话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了。

不论现世还是古今,保家卫国之人,都是值得让人敬佩景仰的。

她不由得满眼佩服,是条汉子!以后他就是她偶像!

张继也赞佩不已:“原来国舅爷正是当年的小公子,是属下有眼不识泰山。”

顾怀舷托起他,请他起身,与他介绍道:“这位是黎婆。”

黎婆上前与他见礼,说道:“我是黎西,林烈,不,准确的说,他不叫林烈,应该叫黎虢,我是他姐姐,当年我们遭到追杀,趁乱逃到俞州境内。

“身后追杀一波接一波,我为了拖住其中一波人,重伤跌入一悬崖瀑布下,侥幸不死,从此与弟弟失散,自此杳无音讯。”

“我找了他整整十六年,才刚得了他的一些消息,特此前来,求问一下阁下,可知我弟弟是如何没的?”

“原来如此,你就是林烈口中说的姐姐。”

张继赶紧抱拳道:“林烈在县衙痊愈之后的事”

他环视一圈众人:“说来话长,小辈们坐在这里,听得也没甚意思,不如”

几个小辈正侧耳听得入神,突然被打断,顿感惋惜。

言下之意,应是不好明说,是要屏退不相干之人的意思了。

顾怀舷会意:“曲县令,劳你带张公子和其他人出去,这里就留下老师、我和黎婆”

顾怀舷看向林曦,也想将她留下。

章节目录